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香檳酒(汽泡酒)最好配什麼菜肴?

He Said, 楊本禮

我們在D/C酒莊品酒時,品酒師巴師卡爾.布衣(Pascal Boye)對顧客們說,他曾在酒莊裡,拿汽泡酒和乳酪相配,在一旁的訪客們就驚叫說,汽泡酒不是應該和魚子醬配才對嗎?

布衣解釋說:「一般喝汽泡酒的人,都不知道汽泡酒存有多樣化的特性,它其實可以適合不同的菜肴。」

我現在就把布衣說的內容,用簡化的表格方式列出來和大家分享。(以酒精由淺至深的濃度依次排列)

1. 義大利汽泡酒(Prosecco),配淡味乳酪和沙拉。
2. 西班牙汽泡酒(Cava),配烤魚和龍蝦。
3. 白葡萄釀的汽泡酒(Blanc de Blancs),配魚子醬和生蠔等的生海鮮。
4. 沒有年份的汽泡酒(Non-Vintage Brut),配煙燻魚,烘烤肉(如叉燒肉)和家禽肉。
5. 有年份的香檳酒(Vintage Champagne),配烤火腿和炸羊排。(註:只有法國的香檳酒才有年份,汽泡酒是沒有年份的。)
6. 玫瑰汽泡酒(Rose),配炖或烤的鴨肉,烤鮭魚。
7. 甜汽泡酒(Sweet),配各款乳酪和巧克力蛋糕。

布衣特別指出,葡萄酒中也只有汽泡酒才能和沙拉相配,就因為汽泡酒有多樣化的特性,才不會掩蓋過沙拉本身的美味特質。

我曾在所寫的「美酒風華錄」(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一書中指出,俄國魚子醬產量漸稀,或許是這個緣故,以上的菜譜,可能是汽泡酒酒商們,為汽泡酒研發出來的飲食新時尚吧!

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

香檳酒,非配魚子醬不可嗎?


He Said, 楊本禮
香檳酒和魚子醬相匹配,好像就是一條喝香檳酒的「自然法則」,沒有人會存疑。不過仍年九月隨小女智媛去參觀加州尼拔河谷有名的Domaine Chandon(簡稱D/C)酒莊之後,這條「自然法則」就受到了挑戰。
D/C 酒莊以專門釀造汽泡酒(Sparkling Wine)而出名。(註:只有法國香檳酒區釀造的酒,才能稱之為香檳酒,其它國家釀造的,儘管是一樣的東西,卻只能稱之為汽泡酒。)
我們到那兒品嚐汽泡酒的時候發現,有一位調酒師正在講述汽泡酒和食物相匹配的「新法則」(new method),於是我好奇的走過去旁聽,因為去得較晚,他的「授課」時間已近尾聲。不過我還是聽到他在結論中說出,汽泡酒的四個好處。
他說,首先,它的酒精含量較少(註:酒精濃度只有百分之十二),不會讓味覺太早失去對品嚐食物的「知覺」;其次它的酸度較一般葡萄酒為高,可以讓味覺保持「清新度」,隨時品嚐第二口菜;第三,它的汽泡很吸引人;最後,汽泡酒本身有不同程度的醇厚度,因此,很容易和種類不同的食物相匹配。
我聽完他的剖析之後,半信半疑,難道長久以來的香檳配魚子醬的「自然法則」這麼經不起考驗嗎?
參觀完之後,智媛帶我們去附近一家米其林三星評價的Bistrol Jeanty法國名餐館吃午餐。讓我驚訝的是,餐廳內的老饕們,幾乎是人手一杯D/C酒莊釀造的汽泡酒,但是桌上點的菜,卻各式各樣都有,唯獨不見魚子醬!

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狗命大不同


She Said, 周嘉川
女兒智婷一家搬到加拿大的時候,帶去了一條她飼養的流浪狗和一隻同樣是外面撿來的小野貓,千里迢迢的,對我這個從小看到狗就腳軟的人來說,
真是難以苟同。
多次造訪多倫多之後,每天不論清晨或傍晚,總看到無數的狗主人,牽著他們心愛的狗兒,到湖邊沙灘散步。在沙灘邊還特別畫出一片「狗沙灘」,範圍很大,有鐵絲圍欄環繞。狗主人只有在進了狗沙灘,才能鬆開狗鍊,任狗狗自由奔馳或游泳。
在這裡什麼樣的狗都有人飼養,很多人喜歡養大型狗,走在路上高大威猛,虎虎生風,女兒的小土狗走在旁邊,真像隻玩具狗,不過她一點也不畏懼,照樣抬頭挺胸,還一個勁兒的大聲吠回去。
在「狗沙灘」裡,狗狗會找同伴玩在一起;而狗主人也會聚在一起聊聊各
人的「狗經」。有次有個大狗的狗主人和女兒聊起他們的狗都愛吃飯,原來他有個東方太太,而女兒的狗來自台灣,難怪有相同的口味。
後來發現這個長達數公里的沙灘上,居然有兩個這樣的「狗沙灘」,看著這兒的情況,真感覺「狗命大不同」! 如果台灣的流浪狗能像女兒的狗兒一樣,來到加拿大被人收養,真可說是「三生有幸」了。
女兒的狗狗叫Clara,是一隻白中帶黃色的台灣土狗,(他們貓咪的故事容後再說),女兒一家為她可是大費周章。女兒和女婿特別去上訓練課程,教好
Clara要懂得生活和行為上的許多規矩,他們自己也照著規矩,每天兩次帶她出門散步(那是Clara 運動和大小便的必要活動)。
有一次我看見狗狗躺在小外孫小達的床邊,就要他把狗狗趕出臥房。小達回問我,她是我們家庭的一份子,為什麼要把她趕出去呢?讓我無言以對。
在小達和他姐姐小雅長大一些的時候,他們的媽媽就派給每人一份工作,姐姐負責餵狗狗,弟弟負責餵貓咪。帶狗狗散步則是大人的事(照片中小雅牽著狗,是一次例外,因為那次她是陪著來訪的小阿姨,一同去蹓狗,才留下這幀照片的。),果不其然,他們一家人都把狗狗和貓咪當成家中親蜜的一份
子。
在台灣可以看到流浪狗四處流竄;狗狗遭人虐待,也時有所聞,如果不能尊重狗狗的生存權,是沒有資格飼養寵物的!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美國加州的小城美食


He Said, 楊本禮
到美國小城欣賞美食,不但是一種味覺的享受,而且更是一種視覺的滿足。因為不同小城的風貌,不但從菜肴中展現出來,更從風光中透露出迷人的色彩。
加州小城的美食,有些以吃早餐聞名(此處的早點,專指大餐館在周末假日推出的豐盛早午餐brunch);有些則以吃墨西哥菜著稱;至於供應牛排和海鮮美食的餐館,有許多與加州各個酒區為鄰,美酒佐佳肴,讓客人大快朵頤。
我曾經到過法國布根地酒區中,一個小城的吉利堡酒莊(Chateau de Gilly)
欣賞美食。晚上坐在燭光餐桌前,細細品嚐美食與名酒,才能真正領略法國「飲食文化」的精髓。
我也曾去過澳洲獵人河谷沿線的酒莊,去品酒和欣賞美食,那才是一種悠閒生活與品味的極致享受。不過那些都是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經歷,因此,在我古老的認知裡,以為只有法澳兩國的酒莊小城,才有那樣迷人的美食文化。(註:請參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本人著作--世界美食風華錄。)
到了今年九月,小女智媛帶我們去領略,加州小城的美食之後,我才了解到,美國小城也有如法澳兩國一樣水準的精緻美食,不像早些年我嚐過的美國小城飲食,都是以量取勝的粗食和速食,實在和以質取勝的美食相去甚遠。
我以為,當美國人的生活習慣隨著美食文化的提昇而改變的話,相信癡肥的美國佬,就再也不會比比皆是了!


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加拿大多倫多的全日早餐店

She Said, 周嘉川

以前在澳洲居住的時候,周末許多商店都不開門,但是澳洲人周末常不喜歡開伙,不是到像我們7-11的超商(Milk Bar)買隻烤雞,就是去買一大包現炸的魚片和薯條,到如今仍然覺得那是我吃過最新鮮美味的fish and chips.

在加拿大多倫多,周末大女兒智婷常會帶我們去一家全天供應早點的早餐店用餐,後來發現這種全日早餐店(All Day Breakfast),每到週末就人潮不斷,顯然這就是當地民眾最愛的「周末派」。

這兒早餐的內容是很豐富的,尤其份量特大,你可以點傳統的各式煎蛋和香腸或煙燻豬肉(bacon)。 想起來加拿大還有一種特別的煙燻豬肉,就叫Canadian Bacon,or Peameal. 看起來像我們的去骨豬排,切得薄一些,外面再裹上一層淡黃色的豆粉,吃起來比較不油膩,是加拿大人早餐的最愛。

你還可以點多樣的三明治和沙拉,這些餐點多半附有一大盤炸薯條或烤土司,另外如果點茶或咖啡還可以無限制續杯。每次吃完都讓人有非常飽足的感覺,也難怪有那麼多加拿大人,可以把它當作一天的任何一餐來享用了。

全日早餐店一大清早就生意興隆,可是到了周末,人們不一定什麼時候吃早餐,有些人起得早,有些人起得晚。很多人此時喜歡去得晚一些,一家大小或是三五好友去吃個早午餐(Brunch,這個字可就是早餐和午餐合併形成的新字),花費不多但是很有聚會的熱絡氣氛。

女兒住家所在的沙灘鎮的主街皇后東街上,有好幾家這類的全日早餐店,一次是為她的攝影作品在那家早餐店裡展覽揭幕而去的,就因為早餐店一天裡都人潮不斷,也吸引了許多藝術團體借用他們的牆壁,來展示會員的畫作或攝影作品,也為早餐店帶來一點藝術氣息。

「一日之計在於晨」,加拿大人深黯其中的至理,早餐一定要吃得好,又要吃得飽,這就是為什麼在那兒,全日早餐店如此受到人們深愛和眷顧的原因了!

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葡萄園酒莊品酒,另類樂趣。



He Said, 楊本禮
到酒莊品酒,目前是美國加州人的一種時尚。因為加州有大片的山谷地帶廣植葡萄,酒莊林立,推陳出新的品酒方式,也直接提升了葡萄酒的品質和品酒人的味蕾。
我因為個人興趣的關係,今年九月十一日,小女兒特別為我們安排了一趟酒區品酒之旅。我們去的頭一家酒莊Eshcol/Trefethen,位於蘇奴瑪酒區(Sonoma)附近。
那是一家古老的酒莊,她建於1886年,由於歷史悠久,美國內政部已將其列為國家史蹟建築。酒莊內的品酒區四週,都掛滿了歷史性的照片,讓品酒客們先緬懷酒莊久遠的過去,像似讓他們在品酒的時候,才更能品嚐到酒莊因為豐富經驗釀製葡萄酒,所散發出特有的香醇風味!那天去,酒莊門口還懸掛著她2002年份的Cabernet Sauvignon,榮獲北美紅酒金牌獎的布縵,告訴人們這個酒莊可是老而彌堅的!
品酒區內共設有五個品酒酒吧,每個吧檯內都有一名資深的品酒師,為初入門的人講解他們酒莊葡萄酒的特性。在這裡品酒人,只要花十元美金,就可以品嚐三種不同風味的紅白葡萄酒,興趣更濃者,可以再加十元,嚐到另外三種葡萄酒。一面品嚐,一面聽講解,讓人們感受到一種知性的品味,樂趣自在其中。
我在品酒時,看到一些非常有心的品酒客,只見他們一面品酒,一面還不斷提問題,並且勤做筆記。我聽到一位女顧客對品酒師說,她今天計劃要到四家酒莊品酒,下午還有兩個酒莊要去。我心中想,她真是一位愛酒之人,一天能趕四個酒莊,必定樂在其中!
在酒莊品完酒之後,我們漫步葡萄園中,看到葡萄籐上結實纍纍,正在等候收割。今年(2009年)加州天氣特別好,想當然,用今年的葡萄釀製的葡萄酒一定特別好。小女兒已經和我預約,下次來訪時,相信一定可以品嚐到2009年的佳釀了!(註:有關品酒,請參閱本人所著「葡萄美酒風華錄」一書,由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十年樹木」新解



He Said, 楊本禮
一般人都喜歡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來形容培養人才之不易。可是,今年九月十一日,次女智媛開車帶我們二老到加州蘇奴瑪酒區(Sonoma)的
Eshcol/Trefethen酒莊參觀時,看到莊園進門處一棵巨大的擎天橡樹(Cork Oak tree),上面的告示牌寫著:「橡木皮需百年才可利用」,讓我對「十年樹木」的古諺有了塹新的看法。
眾所周知,橡樹的皮,是西方酒莊多少代以來,用來製做香檳酒和葡萄酒瓶塞(cork)的唯一材料。據酒莊的公關人員告知,一棵橡樹的商業壽命,大約在一百五十年到兩百年之間,在他們酒莊前面的那棵橡樹,也已有百年以上的生命。所以用「百年樹木」來形容棟樑之材,並不為過。
目前世界上橡樹的主要生產國是葡萄牙最多,占全球50.8%,其次是西班牙,占22.5%,義大利4.4%,法國4.4%,美國也有最少量的生產,大約不超過1%。美國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葡萄酒莊園,自己都植有橡樹,但是生產的橡木塞數量有限,多半還是依賴進口。酒莊園內的橡樹,只是用來展示酒莊的歷史身價。
昔日在澳洲時,曾到古木參天的休恩松木叢林區(Huon Pine Tree Forest)參觀,高聳天際的休恩松木,年輪都有五六百年之久,其木堅實有如鋼鐵,是當年英國成為日不落國,稱霸世界數百年,據說,其戰艦均用澳洲塔斯曼尼亞島的休恩松木製成,是最重要的因素。
再說,美國加州的紅木,平均每棵樹的樹齡,都在百年以上,如果不是太珍惜,加州的另一個綽號也不會叫「紅木州」了!(Redwood State)
「十年樹木」指的是一般普通的雜木,要「百年樹木」才能真正長出成材的棟樑啊!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安大略湖畔觀日出


She Said, 周嘉川
四年前的夏天,第一次到加拿大多倫多探望女兒智婷和女婿洛彬,他們住在多市東邊一個叫「沙灘」的觀光勝地。她依傍著安大略湖畔,因為有一片長達數公里的河邊沙灘和樹林公園,早年就成了多倫多市民的度假勝地。
每天清晨五點鐘我們就被一道曙光催醒,慢慢地一輪火紅的太陽,從東邊的樹頭升起,啊,多美的太陽!
才到沙灘鎮,女兒就不停數說湖邊公園有多美妙,我們想著到湖畔看日出,一定和屋內往外望,從樹頭升起的日出大不同,於是二老相約,每天清晨摸黑早起,到行路十分鐘的湖畔沙灘看日出去!
有時起早了,有時起晚了,有時天邊的雲塊多,有時雲層稀薄,看到的太陽在樹間升起形成的景緻,千變萬化,美不勝收。
又是一個清晨,天色尚昏暗,我兩摸黑起床,披件薄外套,拎著相機,準備捕捉日出每一個讓人心動的畫面。當我們走進湖邊公園時,看見太陽剛要從樹間往上竄,紅紅的一輪太陽,倒像是日落一般,溫柔地並不刺眼,一會兒就升上了樹頂。
我們跟著太陽一路往湖邊的步道走去,此時太陽在東邊的雲彩間,發出萬道金光,映著天際,織成一片絢麗的朝霞。
往大湖望去,竟是看不到邊的,如大海一般的水域。太陽升空後,河邊一忽兒熱鬧起來了,盡是慢跑的,蹓狗的,做晨運的,騎單車的人們熙來攘往;湖面則是遊艇風帆和野雁海鷗交織成一片大自然的生動景緻。而我們卻仍沈浸在那片日出絢麗光影的記憶中!

霧中看金門橋(Golden Gate Bridge)


He Said, 楊本禮
甚麼是舊金山金門橋最美麗的時刻?
我認為是她在雲霧飄渺中若隱若現的時候。此時橋身和紅色的鋼纜有如來自天外的飛索,將海灣入口兩端輕柔的連接起來。
金門橋是舊金山的地標之一,每年總會吸引好幾百萬來自全美國和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到此「膜拜」。但是能一眼看盡金門橋的人並不多。原因就是金門橋經常被舊金山特有的氣象地標「雲霧」覆蓋。
有時明明是晴空萬里,忽然之間一陣來自天外的濃霧就將橋身瞬間隱閉。有人說霧裡看花自有矇朧之美,而霧裡看金門橋尤勝前者。因為金門橋隨著霧的濃厚稀薄和飄流移動,讓金門橋像有千萬重不同的身影,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金門橋是連繫海灣南北兩岸的重要通道之一,橋的兩端建有可讓遊客留連忘返的金門橋公園。最讓遊客津津樂道的是,公園內種植的擎天巨松,在一陣濃霧隨著松濤而來的時候,剎那間,巨大的松枝,看來像是攀上天庭的天梯一般,如幻似真,難以捉摸。
我來過金門橋不下十次,而今年九月勞工節時,舊金山另一座海灣大橋,因需整建趁節日暫時封閉,小女兒智媛載我們開著車,只好由對岸繞遠路通過金門橋進城。過橋的時候,正好碰上一陣霧和一片片雲,從天的那一方吹過金門橋入海,那時的情景,有如在雲霧裡駕著方舟飄流,好不刺激!
談到舊金山的霧,不禁讓我想起「霧都倫敦」的霧,(London Particular,專指倫敦的霧)。我曾經在濃霧迷漫的下午漫步行過滑鐵盧橋,去憑弔電影「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的場景。當下深深感受造化弄人的幾許無奈和淒迷! 這或許也是建構雄偉,景色奇幻的金門橋無從取代的特色吧!

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

海獅之家 (A Home For Sea Lions)




He Said, 楊本禮
到舊金山第39號碼頭(Pier 39)觀光的人,首先會被一種奇怪的吼聲所吸引,然後循聲走去,就會看到數百頭的海獅,在一塊塊浮動碼頭上作樂的奇景,那景象簡直讓人目瞪口呆!
漁人碼頭(Fishmens Wharf)是那一帶觀光區的總稱,其間有不少碼頭,各具特色。譬如說,39號碼頭就是以「海獅之家」和眺望惡魔島監獄(Alcatraz)全景而聞名。
舊金山市政府為了要讓早年灣區大地震之後,不知那兒漂流來的移民海獅,能有一個固定的棲息之地,特別在39號碼頭邊設了不少浮動碼頭,來代替山岩和沙灘。歷年來市政府都會投資不少人力和財力,讓海獅成為舊金山最首要的觀光項目。最讓人稱道的是,加州州長和舊金山市長,歷經「政黨輪替」不知凡幾,但漁人碼頭觀光設施的永續發展政策,卻從未因此而中斷過。
海獅之家居住的海獅據說有一部分已遷往另外一個較冷和更偏僻的海灣去了,不過這一帶的海獅,一代代繁衍的結果,仍然保留數百頭的數量,每日開心的躺在浮板上曬太陽,唱著歌,不管熙來攘往的遊客在前面穿梭,只見那碩大的海獅,一會兒仰天長鳴嘶吼,一會兒伸伸懶腰又躺回牠們的舢板去了。
舊金山市長凱文紐森(Gavin Newsom)今年夏天在美國羅德島州首府普羅維登斯市(Providence, Rhode Island)舉行的全國市長會議中,就以「海獅之家」在舊金山聲名遠播為例,在在說明了舊金山市政府執行的,觀光與自然結合為一的政策,不但可行,而且讓環保與觀光兩者均蒙其利。他建議美國其它城市也可選擇各地的特色照樣實施。
如果拿台灣發展觀光的現況和舊金山相比,在自然與觀光結合的程度上,我們又做了多少呢?真正讓人感覺汗顏!

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

老虎隊和巨人隊,自己打敗自己。

He Said, 楊本禮
老虎和巨人,這兩個名詞,聽起來都很嚇人。可是當老虎變成病貓,巨人失去神力的時候,必然威風不再。美國職棒聯盟的老虎隊和國家聯盟的巨人隊,就是最現實的寫照。
今年五月到九月,我和嘉川正在美加兩地探親旅遊,由於我是標準的棒球迷,只要有實況轉播,都會坐在電視機前,和女婿及外孫一起欣賞球賽。除此之外還上網追蹤沒有實況轉播其它球隊的戰績。
在今年七月十一日,明星賽結束前,老虎隊還穩坐美聯中區的龍頭寶座;而巨人隊在國聯西區,也緊追洛杉磯道奇隊之後,不但問鼎西區龍頭寶座有望,而且在外卡隊中,尤遙遙領先洛磯隊。
可是,到了今年九月最關鍵的一月,巨人隊不但輸給強隊,還輸給了墊底的弱隊。領先的優勢瞬間消失,淪落到提前打包,回家看電視轉播的「悲慘」地步。
老虎隊尤屬可悲,到今年九月三十日,只剩下四場比賽時,還有領先雙城隊三場的優勢,只要再贏一場,就可封王。偏偏老虎隊的球員們,不知珍惜得來不易的戰績,連續輸給白襪隊兩場,季賽成績和雙城隊相同。最後在加賽一場時,未能把握領先的優勢,在第十二局延長賽中,以一分引恨退場。
老虎隊和巨人隊都是給自己打敗了,而不是輸給對手。都是漫不經心的失誤,導致最後的崩盤。球員不爭氣而讓熱心捧場的球迷失望,才是兩隊最大的損失。國內一些職業棒球隊,不也是常常犯了「自己打敗自己」的同樣錯誤嗎!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美國小城的農夫市場

She Said, 周嘉川
在小女兒家住的時候,那是在舊金山東部海灣的內陸小城,一星期有兩天在市中心的一處公園裡,設有臨時攤販式的農夫市場,很自然的就成了我們兩口子每週必定造訪的地方。女兒告訴我們舊金山灣區幾乎大多數的小城都有小型的農夫市場,有的一星期一天,有的一星期兩天,不少農家會到處趕場,銷售自家農場生產的當令水果和蔬菜,感覺像又回到早古時期的市集一般。
女兒家附近的農夫市場,走路只須五分鐘,那個廣場有許多高大 的樹木,攤販就在廣場三面圍繞擺放。市集每周二從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每周四從下午四點開始到晚上八點結束。
這個農夫市場規劃得很好,有一邊全是熟食攤,有賣燒烤豬排臘腸的,有賣披薩的,也有賣中東捲餅的,還有一家賣法國Pie的。我們兩老喜歡在周二中午散步到廣場,而且最愛光顧那家法國餅攤,他主要是推銷冷凍餅,但是也可以點現烤現吃。
店家有個小烤箱,烤個三分鐘就好了,有雞肉蔬菜餡,也有純素的洋蔥或磨菇餡的,當然裡面必有不可或缺的法國起士。店家穿著白色的制服,頸上還紮著一條藍紅色的小花巾,他一面準備餐點,一面還和客人搭訕。
我們多去幾次,店家就分外親切,總是多給些青菜沙拉,或者說為我多烤一分鐘,讓餅更香脆,想不到在這流動的市集中也能享受到濃郁的法國風情。
廣場另外兩邊就是一個接一個的蔬果攤,夏日正是加州各色桃子和草莓藍莓盛產的季節,有許多農場都生產有機蔬果,但也有一般農場的產品,因為有機作物多半比較貴,因此一般市民還是可以從不同品類和價目的產品中,有更多選擇的機會。以前總以為美國人一定只在大超市購買食物,從小農市場看來,似乎農夫市場已經吸引了更多的美國人前往採購日常的當令蔬果,而且特別是銀髮族,在住家附近逛農夫市場,有時還能欣賞到配合演出的音樂會和歌唱表演,不可否認的農夫市場不只為美國人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也似乎漸漸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巨星中的巨星

He Said, 楊本禮

美國高爾夫球巨星阿諾.帕瑪(Arnold Palmer),在他八十大壽的那一天(2009年9月1日),美國國會以422-1票,無異議通過頒發「 國會勳章」
(The Congressional Medal)給帕瑪,以示對他崇高人格的敬意。這等確是一份八十大壽的大禮,因為國會勳章是美國頒發給平民的一項最高榮譽。(註:
早在四十年前,美國運動畫報,就用阿諾帕瑪的照片為封面,作為送給他四十歲的生日禮物。)
帕瑪在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已經崛起,他是美國故總統艾森豪的高球好友,兩人經常在綠草如茵的球道上結伴揮桿作樂。 帕瑪最讓人尊敬之處是,他雖然常和地球上最有權力的領袖並肩打球,卻從來沒有攀附權貴和狐假虎威的不良德行。打完十八個洞之後,各自回歸本身的行業,其高超的道德情操,常為世人稱道。
阿諾後來也是美國歷任白宮主人的常客,1993年,美國克林頓總統曾親授
「國家體育獎章」(The National Sports Award)給他。2004年,美國小布希總統也親授「總統自由勳章」(The President Medal of Freedom)給阿諾,其受世人之尊崇,可說無人可出其右。
阿諾的球技雖屬精湛,但他贏得的大滿貫獎盃總數,尚不及金熊傑克尼可拉斯;他退休前所贏得的獎金總和,和老虎伍茲相比,尚有一大段距離,可是,他在歷史上的定位和一般人的心目中,卻絕非前二者所能企及。
在美國體壇上明星很多,但是巨星卻不多見,而巨星中的巨星如阿諾帕瑪者,更是寥若晨星。美國體壇預言,阿諾百年之後,美國未來的新航空母艦下水時,一定會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網友諸君,不妨拭目以待!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沉淪的星巴克

He Said, 楊本禮

最近星巴克(Starbucks)宣佈,從十月開始,星巴克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連鎖店,推出即溶咖啡,每杯售價只有美金一元,這個消息真讓我大吃一驚。
大約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星巴克異軍突起,其擴張之快,讓人難以想像。坐在印有美人魚雨篷(Mermaid Awning)下喝咖啡,不只是時尚,也是一種享受。因為星巴克澈底改變了美國人對優質咖啡的定義。星巴克對提升美國人欣賞咖啡的層次,功不可沒。(可參閱由台灣印書館出版,本人所著的世界美食風華錄一書。)
星巴克連瑣店不僅在北美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同時也快速擴展到世界其它各地。九十年代我住在新加坡,也曾是星巴克的常客。如果用「星巴克帝國」來形容它的盛世和版圖,並不為過。
可是星巴克的領導層次,也和其它所謂偉大事業的領導人一樣,犯了同樣投資上的錯誤,星巴克領導層用賣咖啡賺來的錢,投資在不屬本行的事業上。
其實在世界金融風暴尚未成形之前,星巴克的經營已出現警兆,雖然董事會立刻改組,撤換了首席執行長,並改變錯誤的經營策略,回歸到原本的咖啡事業上來,但是它還是擋不住金融海嘯的沖擊,最後淪落到要出售一美元即溶咖啡的地步。
台灣不是也有很多事業像星巴克一樣嗎? 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不加思索姿意向其它事業擴張,到頭來只能向下沉淪,而不是向上提升。沉淪的星巴克應可引以為戒!

祖孫三代採草莓去






She Said, 周嘉川
六七月是加拿大多倫多的草莓旺季,正好小女兒也來度假,於是兩個女兒就約了我們帶著兩個孫兒女,祖孫三代興沖沖地一同採草莓去。這些年在台灣總想著要到觀光草莓園去,卻沒去成,想不到竟在多倫多享受了採果樂。
開車四十五分鐘 ,我們來到一個郊區的Whittamore農莊。農莊好大,一片片的農地上種著各種夏季蔬果,順著車行方向,一路經過了洋芋田,雪豆,甜豆,四季豆,大豌豆田,再往裡開才到了大片大片的草莓園區,那些菜圃也都歡迎人們進園採摘。我們的目標是草莓,不過新鮮的當令蔬菜也不能錯過,當下決定先去採草莓,回頭再來摘豆子。
前一天這兒才下過雨,農地上還有些泥濘,有些人穿著長統靴來,倒有先見之明。農莊主人把草莓園分區編號,按進園人數的先後多寡,分配到不同的地點採摘。
這裡草莓園已經開放了一段時日,所以我們得走過一大片被人踩過摘完的地段,才來到指定的區塊,放眼一望在低低的草莓籐下,果然看到結實纍纍,我們三代四個女生 和一個小男生,一聲驚呼後就忙著蹲下身來採草莓。小孫兒一面摘草莓,一面拎著大塑膠桶讓大家放草莓,口中還不停的說著話。因為我摘得快又摘得多,他就一路跟著我。
我說:「 要到最接近地面的枝子上才摘得到最大的草莓 。」
他回應說:「因為又大又重的草莓,一定垂得低低的,所以要到枝籐底下找對嗎?」
七歲的孫兒聰明伶俐,說出的話總能令人莞薾。
半個小時我們就把兩個大桶子裝滿了,得提著到園門口去秤重付錢。兩個孫兒女忙著跑到園外去找沒來採果,留在園外四處蹓躂的外公,要讓他來嚐嚐鮮,微風中遠遠的看到他們祖孫三人,慢慢行近,真是多麼溫馨的畫面。
我們之後又到菜圃中去摘了好些雪豆,甜豆,大豌豆和四季豆,加上草莓算是滿載而歸。
那天回家,晚餐桌上,從沙拉到甜點全是草莓,吃得不亦樂呼!大女兒正愁著如何使用剩下大半的草莓,小女兒忙說她可以根據網路食譜為她製作草莓醬。
小女兒忙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嚐到了她自製的草莓果醬,真是鮮甜可口,吃過她做的新鮮果醬,我想我再也不會到市場買果醬了,女兒也把果醬分送好友,讓更多的人分享我們的採果樂趣!

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

MAD MEN 帶來的復古時尚

He Said,楊本禮

美國AMC公司製作的MAD MEN電視連續劇,(此間譯為廣告狂人)今年九月推出第二季新單元,由於第一季內容精彩,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影集,因此第二季在強力促銷下,已未演先轟動。
我在這裡要談的不是該連續劇的內容,而是談該連續劇內男女主角的衣著所掀起的一片復古時尚的風潮。
「 廣告狂人」的內容是以美國六十年代為背景,因此男女主角們的穿著,都是那個時代的流行款式。男士們穿的都是窄邊細領的西裝,配上細細的領帶,剪裁考究,顏色則趨向單純保守。女士們的衣著也是那時代的窄衣寬裙,上班服多為素色套裝,剪裁也同樣考究。因為廣告界的紅人,代表那個時代的創意和多金,他們的服裝一定代表著當時的頂尖時尚。
美國報紙U.S.A. Today分別在今年八月底的兩個週末版,以特輯圖文並茂的方式,刊載了「廣告狂人」男女角色的服裝款式,認為這部影集已經為美國帶來了復古時尚,時裝業界也快手快腳趕製了各式各樣的復古服裝,投合影集為觀眾們掀起的復古風潮。
到了今年九月當我到舊金山的服裝店瀏覽時,赫然發現 「廣告狂人」男女演員的服飾,已經穿在櫥窗內模特兒的身上了。六十年代我正好在美國留學,櫥窗內的展示,讓我有如走進時光燧道,因為當年我穿的西裝 也正好是現在的時尚。
回到台北打開衣櫥一看,我雖還保留了一些細窄的領帶,只是窄領的西裝已因身裁的改變而早已送人了。而太太當年的時裝也早已不知去向,衣櫥的服裝早隨時尚不知轉換多少遍了。
也許時尚原本就是一種衣著的輪迴,奉勸網友們,過時的衣服千萬不要隨意丟棄,說不定那一天它們又因為復古風潮而再度成為當令時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