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5日 星期五

時尚的傲慢

He Said, 楊本禮

2009年9月,我有好幾個機會和一些美國朋友同在一起喝美國葡萄酒,他們都對美國葡萄酒「情有獨鍾」。我也在不同的場合向他們提出一個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美國葡萄酒(指加州)質地非常好,為什麼很多美國人不像你們一樣,捨加州葡萄酒不喝,偏偏要去喝法國、義大利、澳洲、甚至是智利進口的葡萄酒呢?」

當然這不會有「標準答案」,不過其中有一個人的答覆卻讓我印象深刻。他說:「這是一種時尚的傲慢,也就是法文的"tres snob",以為自己喝了進口酒,身價就會高人一等。」

其實,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美國加州葡萄酒品質的改良,遠遠超過一般品酒家的想像,用「扶搖直上」這個成語來形容,並不為過。

國際品酒家休.詹森(Hugh Johnson)在他那本「酒杯中的歷史」(History In A Glass)的書中,曾有這麼一句話:「加州釀的葡萄酒和法國葡萄酒相比,並沒有很大的差別。當然,頂級的美國葡萄酒,還有改良的空間,不過以平均水準而言,美國的葡萄酒甚至要比法國的還要好!」

從美國人愛喝外來葡萄酒所展現出來的「時尚的傲慢」,讓我想起英國人也有這種習性,譬如說,不少英國人喜歡開從外國進口的「賓士轎車」和「寶馬轎車」,難道英國國產的名車「積架」和「勞斯萊斯」會比不上上述兩種車嗎?那絕對不是,只不過是開進口車的英國人想要展現盎格魯.薩克遜族人那種傳統的傲慢之氣罷了!

一個人的習性很容易從日常生各中表現出來,台灣人飲酒,也免不了有這種「時尚的傲慢」,多少年來社交場合最愛的就是進口洋酒,而且總是跟著酒商的宣傳走,一忽兒流行喝白蘭地酒,一忽兒又流行喝威士忌酒,自然也談不上什麼喝酒的品味了!

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舊金山市區的觀光重點「農夫市場」











She Said, 周嘉川
去年夏天在美國舊金山灣區小住的時候,曾經逛過幾個小女智媛住家附近的小型農夫市場,也經常去買些新鮮的蔬果食物。但是當女兒說要特別帶我們去舊金山市區碼頭邊的著名觀光景點「農夫市場」時,倒著實嚇了一跳。
不過後來一想,出門觀光旅遊,總離不開吃喝玩樂,供應新鮮食材的農夫市場,最能看到與當地生活密切關連的飲食文化,農夫市場也早已是人們採購當令蔬果最便捷的地方。我想作為觀光重點的舊金山「農夫市場」,不用說一定集合了最頂尖的新鮮蔬果;更何況女兒說,和那個農夫市場毗連的一棟商場裡,更有一家接一家的著名料理食材和附設的美食鋪,自然成了當地市民和遊客必須到訪的熱門景點。
那是去年(2009年)9月11日的週末,雖還只是初秋時分,可是當天舊金山碼頭邊卻飄起細雨,寒風吹襲有如早冬。週末是舊金山「農夫市場」每周開放三天的最後一日,它的位置在市區主街「市場街」盡頭,一幢傳統市場樓房和她的外環廣場。
到那兒一看,外面一個接一個臨時搭設的蔬果攤上,擺滿了各家農場出產的水果或蔬菜,一望之下真讓人驚艷。瞧那加州名產的黃、白水蜜桃和當季的各色無子葡萄,綠的、紫的一路排開;平日常見的蔬果如蕃茄、紅蘿匐、茄子、小紅蘿匐、紅、黃椒,竟然都成了五彩蔬果,每樣都有白的、粉的、黃的、綠的、橘的、紅的、淺紫到深紫,讓人目不暇給,真是驚歎原來我們是生活在這樣一個繽紛的彩色世界裡。看來這個「農夫市場」的規模和內容,都可稱為加州之冠。
走進裡面的商場,賣的是著名廠牌的料理食材和附設的美食鋪,像最有名的咖啡店,前面總是排著長長的人龍,耐心的等著,一杯杯現煮的,又香又濃的熱咖啡;一間西式臘腸店出產百來種不同口味的臘腸,試吃的人潮總是不斷;更有一家專賣俄國魚子醬的店家叫Tsar Nicoulai Caviar Cafe,最吸引愛酒的本禮的目光,很想去嚐嚐那兒現作的小麥餅加魚子醬配香檳氣泡酒的滋味,可惜等候的人龍太長,我們又準備趕去飲茶而只好作罷。
另外像乳酪、義大利冰淇淋、糕餅店和高級蔬果店,也都是擺得琳瑯滿目,各式廚房料理用品應有盡有,看著真想樣樣都試一試才覺過癮!
看了舊金山的「農夫市場」,才知道美國社會的富裕和豐足,也才能真正感受到美國飲食文化的真正意涵!




2010年1月7日 星期四

試酒的一點小常識

He said, 楊本禮

2009年9月,我們和小女兒智媛前往美國加州蘇奴瑪酒區的Eshcol/Treffthen,E/T酒莊品酒時,有一位同在一起試酒的觀光客問調酒師,是不是在每試一種葡萄酒之後,都要用清水把酒杯清過一下,然後再試下一種葡萄酒?這種作法對不對? 合不合乎試酒禮節(Etiqutte)?

那位調酒師說,其實不需要如此,而且這種作法也不合乎禮節。更重要的是,這種作法犯了很大的錯誤,因為清水瀘杯很容易把葡萄酒的濃度給稀釋了。

調酒師說,當第一杯葡萄酒試過之後,如果用清水涮一下酒杯,再倒第二種葡萄酒時,問題就來了,因為涮杯的清水,多少會有幾滴留在杯中,它會很容易淡化第二杯葡萄酒的味道,而讓試酒者的味蕾,有某種錯亂的感覺。(discomboblilated)

他說,在試喝幾瓶都是好酒的時候,如果你覺得留在杯內少許試過的葡萄酒,會影響到下一杯要試的葡萄酒的味道,那麼最正確的做法是,把下一瓶要試的酒,先倒少許進杯裡,涮一下後倒掉,然後再倒進要試的酒。

他告訴試酒的觀光客說,除非是先試一瓶味道很濃烈的紅葡萄酒之後,接著要試一瓶香氣濃郁的白葡萄酒,在這種情況下,才需要用清水來清洗酒杯。

另一位試酒人問調酒師,如果試的葡萄酒是一瓶有瑕疵的酒,又該怎麼辦?
調酒師直接了當回答說,那就該把整瓶酒和酒杯都換掉,然後用新的酒杯來品嚐下一瓶換過的葡萄酒!

2010年1月4日 星期一

攜愛犬同遊葡萄園

He Said, 楊本禮

在加州我曾經參觀過不少葡萄園酒莊,感覺最獨特的是位在蘇奴瑪河谷的沙巴斯提安尼葡萄釀酒廠(Sebastiani Vineyards & Winery),因為它是少有的歡迎人們帶著自己的愛犬同遊的酒莊。

最讓人驚訝的是,每當遊客進入園區時,就會看到一隊服務人員,人人手牽一隻可愛的小狗,向遊人做出歡迎的動作。狗狗們不停地用舌頭舔遊人的手
,以表示歡迎。

很可能這是葡萄園主招攬遊客的噱頭,但是這種行銷手法也確實生了效。沙巴斯提安尼酒莊,知道一般美國人都對寵物有特別親近的習性,看到小犬向他們示好時,都喜歡趨前撫摸狗狗的額頭,來表達友誼的互動,因此想出這個歡迎愛狗人前來參觀的點子。

他們每年八月的第一個週末,還會舉辦一次「沙巴斯提安尼狗狗節」(Sebastiani Canine Festival),由於這個節日的知名度很高,每年都吸引了不少愛酒、愛狗狗的觀光客。

小女兒智媛兩口子也愛狗,但是她帶我們去酒區參觀時,倒沒趕上沙巴斯提安尼狗狗節,不過我們在參觀其它酒區時,正好路過該酒莊,也順道進去看了一下,我雖然不是很愛狗狗,倒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過去幾年來,據了解每逢狗狗節日的時候,這個葡萄園莊的管理部門,都會安排一些比賽助興,比如狗狗攝影展、狗狗美容展。主辦單位甚至還設置諮詢服務的攤位,請專家為狗主解答一些飼養寵物的疑難問題。

智媛和她先生也養了兩隻小狗,每天早晚兩次一定帶著這兩隻愛犬,到外面蹓躂。我想像著,如果那個週末,他們也帶著兩隻愛犬到沙巴斯提安尼葡萄園區去散步,一面讓狗狗參觀美麗的葡萄園景,和嗅著葡萄成熟的芳香;一面兩人又能品嚐葡萄美酒,那還不知是一個多麼愜意的假日呢!

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父親節的頂級餐飲

He Said, 楊本禮

2009年八月八日,是小女兒智媛的生日,也是我們台灣的父親節,因此每年我和女兒都是一起慶祝。這天女婿特別邀請我們到舊金山一家非常別緻的頂級餐廳品酒、嚐鮮。

那家餐廳名叫Boulevard,用的是法文,如果譯成中文,稱之為「大道餐廳」亦無不可。我們甫進餐廳,放眼一望,只見服務生們各個手捧著不同的餐點,在走道上川梭不停的為客人送上佳肴;負責點酒的服務人員,除了為客人介紹好酒之外,也忙著為客人開瓶斟酒,真是一幅好不熱鬧的景象。而此時每張餐桌前都坐滿了人,有些在悠閒地品嚐好酒;有些則已在大快朵飴地用餐,從他們愉悅的表情,就能看出這家被人稱為頂級的餐廳,必定名不虛傳。

我們坐定之後,先點了一瓶美國加州特產的辛芬黛白酒(Zinfandel)(註:此酒雖屬白酒類,但是因為葡萄基因帶淺紅色,酒色也呈淺紅色,因此有「少女的紅暈」之美名。)這酒和前菜中的沙拉和海鮮相佐,可說是最好的搭配。

上主菜的時候,我選了一瓶加州尼拔河谷卡尼羅斯(Carneros)酒區的特產皮諾特奴娃(Pinot Noir)紅酒,它和紅肉相配最為相得益彰。(註:此酒區不大,但以出產極品Pinot Noir 和夏多尼白酒(Chardonnay)而蜚聲葡萄酒世界。

我看餐廳高朋滿座,絲毫不感覺美國正處在經濟衰退期。不過據女婿告知,要是在以前經濟蓬勃時期,到了晚上九點鐘,只怕還有人在外面排隊等候用餐呢!

從「大道餐廳」的服務水準、提供的好酒和烹調的佳肴這三方面看來,有如一個等邊的三角形,樣樣皆獲佳評,這樣才能讓人有賓至如歸的的感受。我想這三者應該也是評審一間餐廳品質好壞的基本原則吧!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月下品酒對談

He said, 楊本禮

二女婿舜希的事業夥伴路易斯是一位「剛入門的葡萄酒愛好者」(Green Wine Lover)。因為他知道我有喝葡萄酒的經驗,也懂得一些葡萄酒的知識,所以他透過女婿的安排,邀我們一起到一家墨西哥酒吧用餐和品酒。

記得那是一個月華如水的夜晚,我們六個人坐在餐廳的高桌上飲酒交談。路易斯是個墨西哥人,他點了店裡最叫座又叫好的墨西哥菜肴,酒吧供應的菜肴以下酒為主,都是小盤小碟的份量不多,他點的菜十來盤,從燒烤牛排、烤雞、各式海鮮、蔬菜到甜點擺滿一桌子。

主人要我選酒,我看菜肴的款式繁多,就先點了一瓶美國奧立岡州出的紅葡萄酒,它的名字挺怪,叫做NWX。酒保看到我點這瓶酒,用驚訝的口吻說:
「真是最佳選擇!」,可能是很少人知道那是種好酒吧。

這瓶酒喝完之後,路易斯大為驚歎,他說要不是今天試過這瓶酒,他還真不知道奧立岡州會生產這麼好的酒,正好配墨西哥菜。接著我又點了一瓶義大利的基安提極品好酒Chianti Reserva(註:此酒又稱上帝的淚水)。

路易斯很坦白的對我說,他只能從酒的價錢上來評斷酒的好壞,可能不是正確的評估。於是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基本的原則來衡量一瓶酒的優與劣。由於餐廳內人聲嘈雜,我們就拿著酒杯,走到餐廳外的花園裡,那時一輪明月高
照,我也順便把中國古詩「舉杯邀明月」的含意告訴他。

隨後我把分辨葡萄酒優劣的四個基本原則告訴他:
第一是味感(Palate):當酒一入口,如果是特別辛辣,或者是接近酸的味道,就不可能是瓶好酒。
第二是葡萄年份(Vintage Year)葡萄年份可以決定一瓶酒是否為極品好酒。查葡萄年份不難,酒商和葡萄酒年鑑都會把過去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葡萄酒年份臚列出來,讓酒客們參考。
第三是色澤(Colour)酒色要清澄不帶任何渣滓,更不能混濁。這些缺點,一般人都可用肉眼辨識。
第四餘味(Finish)餘味對一對葡萄酒的好壞,有決定性的因素。如果一口酒入喉之後,口內仍留有餘香的話,這絕對是一瓶好酒。這也就是評酒人說的Long Finish餘味很足!

路易斯對這四個基本原則很感與趣,他也很受教的說:「以前從沒聽過這四個原則,今後將會遵循這四個原則去試酒和品酒了!」我和他在月下品酒、論酒,趣味無窮!

2009年12月19日 星期六

尊重身心殘障人士,不光是口號。

He Said, 楊本禮

自從長女智婷於2005年,隨夫舉家遷往加拿大多倫多市定居後,我和嘉川差不多每年都會去多市探親。最讓我感覺敬佩的事是,在加拿大「尊重殘障人士」絕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全民身體力行的目標 。

由於每次去都會停留超過一個多月,因此常有機會到其它地方參觀。我發現不論大城小城,所到之處都能看到,專為殘障人士需要,所設的特殊設備,讓他們有一種舒適、受到關懷和尊重的溫馨感覺。

從各種不同型態的大小公眾場所,到公共交通系統;從飲食娛樂場地到公私立的停車場,在在都有給身心殘障人士所設的特殊管道,讓他們可以毫無障礙地來去自如,去做他們想要做的事。

在加拿大對殘障人士的關懷,我看已提升到人道關懷的層次。事實上我沒有看到任何口號和標語,去「提醒」人們的注意。尊重身心殘障人士,似乎已變成人們日常生活的守則,從兒童的教育開始,人人都有尊重殘障的認知,而且都能身體力行去遵守這項守則。

人們尊重殘障人士的程度,只要從一個隨處可見的例子就能得知。每當駕車人,到了公共停車場,既使停車位已滿,也沒有人會去停在留給殘障人士的停車位上;街道上也時常可見,開車人禮讓殘障和行動不便的人士穿越馬路。這種良好的生活習慣,顯然絕非一朝一夕所能養成。

目前在台灣,不管是政府和民間,也都高喊著「尊重身心殘障人士」的口號,但是從口號到付諸實行,卻是百分之百的牛步化!一項措施,當政府把它當成口號,老百姓卻視為具文而無動於衷,這個社會要真正達到人道關懷的境地,只怕還有好幾十年的長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