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said, 楊本禮
二女婿舜希的事業夥伴路易斯是一位「剛入門的葡萄酒愛好者」(Green Wine Lover)。因為他知道我有喝葡萄酒的經驗,也懂得一些葡萄酒的知識,所以他透過女婿的安排,邀我們一起到一家墨西哥酒吧用餐和品酒。
記得那是一個月華如水的夜晚,我們六個人坐在餐廳的高桌上飲酒交談。路易斯是個墨西哥人,他點了店裡最叫座又叫好的墨西哥菜肴,酒吧供應的菜肴以下酒為主,都是小盤小碟的份量不多,他點的菜十來盤,從燒烤牛排、烤雞、各式海鮮、蔬菜到甜點擺滿一桌子。
主人要我選酒,我看菜肴的款式繁多,就先點了一瓶美國奧立岡州出的紅葡萄酒,它的名字挺怪,叫做NWX。酒保看到我點這瓶酒,用驚訝的口吻說:
「真是最佳選擇!」,可能是很少人知道那是種好酒吧。
這瓶酒喝完之後,路易斯大為驚歎,他說要不是今天試過這瓶酒,他還真不知道奧立岡州會生產這麼好的酒,正好配墨西哥菜。接著我又點了一瓶義大利的基安提極品好酒Chianti Reserva(註:此酒又稱上帝的淚水)。
路易斯很坦白的對我說,他只能從酒的價錢上來評斷酒的好壞,可能不是正確的評估。於是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基本的原則來衡量一瓶酒的優與劣。由於餐廳內人聲嘈雜,我們就拿著酒杯,走到餐廳外的花園裡,那時一輪明月高
照,我也順便把中國古詩「舉杯邀明月」的含意告訴他。
隨後我把分辨葡萄酒優劣的四個基本原則告訴他:
第一是味感(Palate):當酒一入口,如果是特別辛辣,或者是接近酸的味道,就不可能是瓶好酒。
第二是葡萄年份(Vintage Year)葡萄年份可以決定一瓶酒是否為極品好酒。查葡萄年份不難,酒商和葡萄酒年鑑都會把過去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葡萄酒年份臚列出來,讓酒客們參考。
第三是色澤(Colour)酒色要清澄不帶任何渣滓,更不能混濁。這些缺點,一般人都可用肉眼辨識。
第四餘味(Finish)餘味對一對葡萄酒的好壞,有決定性的因素。如果一口酒入喉之後,口內仍留有餘香的話,這絕對是一瓶好酒。這也就是評酒人說的Long Finish餘味很足!
路易斯對這四個基本原則很感與趣,他也很受教的說:「以前從沒聽過這四個原則,今後將會遵循這四個原則去試酒和品酒了!」我和他在月下品酒、論酒,趣味無窮!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2009年12月19日 星期六
尊重身心殘障人士,不光是口號。
He Said, 楊本禮
自從長女智婷於2005年,隨夫舉家遷往加拿大多倫多市定居後,我和嘉川差不多每年都會去多市探親。最讓我感覺敬佩的事是,在加拿大「尊重殘障人士」絕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全民身體力行的目標 。
由於每次去都會停留超過一個多月,因此常有機會到其它地方參觀。我發現不論大城小城,所到之處都能看到,專為殘障人士需要,所設的特殊設備,讓他們有一種舒適、受到關懷和尊重的溫馨感覺。
從各種不同型態的大小公眾場所,到公共交通系統;從飲食娛樂場地到公私立的停車場,在在都有給身心殘障人士所設的特殊管道,讓他們可以毫無障礙地來去自如,去做他們想要做的事。
在加拿大對殘障人士的關懷,我看已提升到人道關懷的層次。事實上我沒有看到任何口號和標語,去「提醒」人們的注意。尊重身心殘障人士,似乎已變成人們日常生活的守則,從兒童的教育開始,人人都有尊重殘障的認知,而且都能身體力行去遵守這項守則。
人們尊重殘障人士的程度,只要從一個隨處可見的例子就能得知。每當駕車人,到了公共停車場,既使停車位已滿,也沒有人會去停在留給殘障人士的停車位上;街道上也時常可見,開車人禮讓殘障和行動不便的人士穿越馬路。這種良好的生活習慣,顯然絕非一朝一夕所能養成。
目前在台灣,不管是政府和民間,也都高喊著「尊重身心殘障人士」的口號,但是從口號到付諸實行,卻是百分之百的牛步化!一項措施,當政府把它當成口號,老百姓卻視為具文而無動於衷,這個社會要真正達到人道關懷的境地,只怕還有好幾十年的長路要走!
自從長女智婷於2005年,隨夫舉家遷往加拿大多倫多市定居後,我和嘉川差不多每年都會去多市探親。最讓我感覺敬佩的事是,在加拿大「尊重殘障人士」絕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全民身體力行的目標 。
由於每次去都會停留超過一個多月,因此常有機會到其它地方參觀。我發現不論大城小城,所到之處都能看到,專為殘障人士需要,所設的特殊設備,讓他們有一種舒適、受到關懷和尊重的溫馨感覺。
從各種不同型態的大小公眾場所,到公共交通系統;從飲食娛樂場地到公私立的停車場,在在都有給身心殘障人士所設的特殊管道,讓他們可以毫無障礙地來去自如,去做他們想要做的事。
在加拿大對殘障人士的關懷,我看已提升到人道關懷的層次。事實上我沒有看到任何口號和標語,去「提醒」人們的注意。尊重身心殘障人士,似乎已變成人們日常生活的守則,從兒童的教育開始,人人都有尊重殘障的認知,而且都能身體力行去遵守這項守則。
人們尊重殘障人士的程度,只要從一個隨處可見的例子就能得知。每當駕車人,到了公共停車場,既使停車位已滿,也沒有人會去停在留給殘障人士的停車位上;街道上也時常可見,開車人禮讓殘障和行動不便的人士穿越馬路。這種良好的生活習慣,顯然絕非一朝一夕所能養成。
目前在台灣,不管是政府和民間,也都高喊著「尊重身心殘障人士」的口號,但是從口號到付諸實行,卻是百分之百的牛步化!一項措施,當政府把它當成口號,老百姓卻視為具文而無動於衷,這個社會要真正達到人道關懷的境地,只怕還有好幾十年的長路要走!
2009年12月17日 星期四
別緻的公園茶館
He Said, She Said
在舊金山市區四街和霍華德街(Howard St.)交界處,有一座很優美的雅拉小公園(Yarra Garden)。每年春、夏、秋三季,它都成為各地遊人和市民的觀光景點和短暫休憩之處。
我們因為老母親(嘉川的媽媽)住在附近的公寓,因此每次來美探訪,總要陪著她老人家到公園散步。這個公園我們已不知來了多少趟,真可以說是看遍了她的花開花落時節;也在她那座長長的噴水池邊,看著海鷗和各種水鳥從四面八方飛來覓食嬉戲,一會兒又忽地劃空而去。
這座水池設在一個會議中心的頂上,牆邊花圃之中設了一家咖啡店和一家高級餐館。早些年咖啡店就是星巴克,媽媽愛喝咖啡,所以我們也變成了它的常客。
今年到美國,小女兒智媛總想為我們尋些好吃和好玩的所在,她說要帶我們去一家茶館喝茶、吃茶餐。去了一看才知道原來雅拉公園那家星巴克已經改成一家高級的茶館。名字叫Samovar Tea Lounge。智媛說,Samovar是個俄國字,是指俄國人喝茶用的大茶壺(Big Tea Pot)。走進茶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放在小桌上的一個俄式大茶壺。
這個茶館其實是以英國茶為主,但是也有世界各國的名茶,當然更少不了它作為商標的俄國茶。我甚至發現有台灣的頂級烏龍茶,為何說是頂級,因為它的價錢奇貴,是其它茶的數倍以上。
在這裡你可以純喝茶,也可以吃茶套餐。每種茶都用他們店裡自製的茶壺和茶具乘著,看起來件件都如藝術品,真是賞心悅目;而不管點的是英國早餐茶,還是伯爵茶,聞著一股茶香四溢,也是一般茶店比不上的。
它的茶套餐也獨具一格,比如俄國茶餐,就用俄國茶,配上魚子醬和小鬆餅外加醃鯖魚和黑麥餅。只有俄國茶是由客人自己到門前的大茶壺那兒用勺搯取,而且可無限制續杯,不像點其它的英國茶,是由服務生送過來,而且是只此一壺不能再續的。俄國茶味香濃是本禮的最愛,嘉川點的是伯爵茶餐,餐點是英式的三層茶盤,上面有小三明治、沙拉、蛋糕和水果,有如精緻的下午茶點心。
另外還有很多種不同的茶餐,多屬於精巧的輕食餐。茶館坐著的多屬詩人墨客一族,或者獨自一人品茗;或者二、三好友喝茶談心。在美國緊張匆忙的社會和舊金山一個夏日的午後,我們驚訝的是在這裡竟也能尋到如此悠閒的生活品味!
在舊金山市區四街和霍華德街(Howard St.)交界處,有一座很優美的雅拉小公園(Yarra Garden)。每年春、夏、秋三季,它都成為各地遊人和市民的觀光景點和短暫休憩之處。
我們因為老母親(嘉川的媽媽)住在附近的公寓,因此每次來美探訪,總要陪著她老人家到公園散步。這個公園我們已不知來了多少趟,真可以說是看遍了她的花開花落時節;也在她那座長長的噴水池邊,看著海鷗和各種水鳥從四面八方飛來覓食嬉戲,一會兒又忽地劃空而去。
這座水池設在一個會議中心的頂上,牆邊花圃之中設了一家咖啡店和一家高級餐館。早些年咖啡店就是星巴克,媽媽愛喝咖啡,所以我們也變成了它的常客。
今年到美國,小女兒智媛總想為我們尋些好吃和好玩的所在,她說要帶我們去一家茶館喝茶、吃茶餐。去了一看才知道原來雅拉公園那家星巴克已經改成一家高級的茶館。名字叫Samovar Tea Lounge。智媛說,Samovar是個俄國字,是指俄國人喝茶用的大茶壺(Big Tea Pot)。走進茶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放在小桌上的一個俄式大茶壺。
這個茶館其實是以英國茶為主,但是也有世界各國的名茶,當然更少不了它作為商標的俄國茶。我甚至發現有台灣的頂級烏龍茶,為何說是頂級,因為它的價錢奇貴,是其它茶的數倍以上。
在這裡你可以純喝茶,也可以吃茶套餐。每種茶都用他們店裡自製的茶壺和茶具乘著,看起來件件都如藝術品,真是賞心悅目;而不管點的是英國早餐茶,還是伯爵茶,聞著一股茶香四溢,也是一般茶店比不上的。
它的茶套餐也獨具一格,比如俄國茶餐,就用俄國茶,配上魚子醬和小鬆餅外加醃鯖魚和黑麥餅。只有俄國茶是由客人自己到門前的大茶壺那兒用勺搯取,而且可無限制續杯,不像點其它的英國茶,是由服務生送過來,而且是只此一壺不能再續的。俄國茶味香濃是本禮的最愛,嘉川點的是伯爵茶餐,餐點是英式的三層茶盤,上面有小三明治、沙拉、蛋糕和水果,有如精緻的下午茶點心。
另外還有很多種不同的茶餐,多屬於精巧的輕食餐。茶館坐著的多屬詩人墨客一族,或者獨自一人品茗;或者二、三好友喝茶談心。在美國緊張匆忙的社會和舊金山一個夏日的午後,我們驚訝的是在這裡竟也能尋到如此悠閒的生活品味!
2009年12月13日 星期日
不可窄化「本土」:看印地安人油畫拍賣有感
He Said, 楊本禮
今年(2009年)暑假在美、加兩地兩個女兒的家中度假,閒來無事時,總會閱讀「紐約時報」消遣。最讓我震憾的是,發現報紙的藝術版中,連續兩個月刊登幾幅相同的印地安人攝影作品。這幾張讓人有刻骨銘心之感的照片,是用圖片說明的方式,來展現美國人尊重少數民族的寬大胸懷。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正好在美國求學,那時越戰方殷,全球各地共同一致的反美標語是:「Yankee Go Home!」。當時有一天,我看到華盛頓郵報的社論版中,也有一幅同樣標語的漫畫,是一個手持標語的印地安人,牌子上面寫著「Yankee Go Home!」的字樣,在美國國會大廈前抗議示威!那真是一幅多麼辛酸的漫畫。
然而我看到強大的美國自有她過人的長處。舉例而言,根據歷史記載,雖然不乏美國人對土著,用暴力手段,以遂私願的例子;但是也能看到美國人的包容心和反省力,也有不少把恨化為愛、把仇化為情的實例,也因此讓美國這個國家,總能平安度過種族衝突的危機。
美國是一個多元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裡生活的人,如果沒有給不同種族和宗教的人應有的尊重,相信這個社會是非常脆弱和經不起考驗的。以我的觀察,美國人最大的長處是,沒有窄化「本土」,在此同時,「小我」絕對不能超過「大我」。一個人可以說「我是加州人」,在此同時他並 沒有因為說他是加州人,就否定他是一個美國人。
我想「不可窄化本土」,應當就是我們生活在台灣的人應該加緊學習的一課!
今年(2009年)暑假在美、加兩地兩個女兒的家中度假,閒來無事時,總會閱讀「紐約時報」消遣。最讓我震憾的是,發現報紙的藝術版中,連續兩個月刊登幾幅相同的印地安人攝影作品。這幾張讓人有刻骨銘心之感的照片,是用圖片說明的方式,來展現美國人尊重少數民族的寬大胸懷。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正好在美國求學,那時越戰方殷,全球各地共同一致的反美標語是:「Yankee Go Home!」。當時有一天,我看到華盛頓郵報的社論版中,也有一幅同樣標語的漫畫,是一個手持標語的印地安人,牌子上面寫著「Yankee Go Home!」的字樣,在美國國會大廈前抗議示威!那真是一幅多麼辛酸的漫畫。
然而我看到強大的美國自有她過人的長處。舉例而言,根據歷史記載,雖然不乏美國人對土著,用暴力手段,以遂私願的例子;但是也能看到美國人的包容心和反省力,也有不少把恨化為愛、把仇化為情的實例,也因此讓美國這個國家,總能平安度過種族衝突的危機。
美國是一個多元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裡生活的人,如果沒有給不同種族和宗教的人應有的尊重,相信這個社會是非常脆弱和經不起考驗的。以我的觀察,美國人最大的長處是,沒有窄化「本土」,在此同時,「小我」絕對不能超過「大我」。一個人可以說「我是加州人」,在此同時他並 沒有因為說他是加州人,就否定他是一個美國人。
我想「不可窄化本土」,應當就是我們生活在台灣的人應該加緊學習的一課!
2009年12月6日 星期日
死得其所、死得其時:看美國甘家老么出葬有感
he Said, 楊本禮
美國甘家老么愛德華.甘迺迪,在久病之後終於離開塵世而去。我在美國加州小女兒智媛家中,看了他出葬的全程電視實況轉播,不禁讓我想起古人說:
「死得其所、死得其時」的一句哲理頗深的老話。
說也奇怪,我在甘家三兄弟相繼返回天國這件事上,還彷彿都有一些淵源。
首先我在北婆羅洲沙巴曾獨家報導約翰.甘迺迪總統被刺的大新聞。(請參閱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我的著作:「看盡東南亞烽火、繁華四十年--一個戰地、旅遊記者的回憶錄」)
1968年六月,甘家老二羅伯.甘迺迪在加州被刺身亡,當時我還在美國留學,看到美國低音歌王安迪威廉斯在他的安魂彌撒之後所演唱的那首American Beautiful的歌曲,讓在現場和電視機前面的觀眾,都不禁灑了一掬哀傷和同情的淚水。
而愛德華.甘迺迪在波斯頓天主教大教堂的安魂彌撒之後,也同樣響起這首
American beautiful,不過此次是聖樂合唱,氣氛同樣哀戚感人。當愛德華.甘迺迪的靈柩從波斯頓移往華盛頓阿靈頓國家公墓的途中,電視上只看到沿路民眾的車輛都紛紛靠邊停下,讓靈車在空闊的大道上一路暢行無阻,也為的是向他們景仰的愛德華甘迺迪參議員致最敬禮。
從「死得其所、死得其時」的角度看,對甘家三兄弟而言,也算適得其分。設若甘迺迪總統沒有被刺身死,之後的越戰可能也會讓他有志難伸;老二若不是在加州遇刺,他的光芒能否讓他消彌黨爭而一舉攻下白宮寶座,恐怕也是一個問號;老三要是早逝,他與祕書的醜聞,必定在歷史上記下負面的一筆。
2009年六月,正好是愛德華.甘迺迪瑪莎葡萄園性醜聞案滿四十年,四十年後的今天,美國輿論咸認為他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參議員,沒有人再提起那個案子,似乎認為對他一生而言,應是瑕不掩瑜吧!加拿大的輿論還認為說,「他做參議員要比做總統好」,這應該是「死得其所、死得其時」的最好詮釋吧!
美國甘家老么愛德華.甘迺迪,在久病之後終於離開塵世而去。我在美國加州小女兒智媛家中,看了他出葬的全程電視實況轉播,不禁讓我想起古人說:
「死得其所、死得其時」的一句哲理頗深的老話。
說也奇怪,我在甘家三兄弟相繼返回天國這件事上,還彷彿都有一些淵源。
首先我在北婆羅洲沙巴曾獨家報導約翰.甘迺迪總統被刺的大新聞。(請參閱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我的著作:「看盡東南亞烽火、繁華四十年--一個戰地、旅遊記者的回憶錄」)
1968年六月,甘家老二羅伯.甘迺迪在加州被刺身亡,當時我還在美國留學,看到美國低音歌王安迪威廉斯在他的安魂彌撒之後所演唱的那首American Beautiful的歌曲,讓在現場和電視機前面的觀眾,都不禁灑了一掬哀傷和同情的淚水。
而愛德華.甘迺迪在波斯頓天主教大教堂的安魂彌撒之後,也同樣響起這首
American beautiful,不過此次是聖樂合唱,氣氛同樣哀戚感人。當愛德華.甘迺迪的靈柩從波斯頓移往華盛頓阿靈頓國家公墓的途中,電視上只看到沿路民眾的車輛都紛紛靠邊停下,讓靈車在空闊的大道上一路暢行無阻,也為的是向他們景仰的愛德華甘迺迪參議員致最敬禮。
從「死得其所、死得其時」的角度看,對甘家三兄弟而言,也算適得其分。設若甘迺迪總統沒有被刺身死,之後的越戰可能也會讓他有志難伸;老二若不是在加州遇刺,他的光芒能否讓他消彌黨爭而一舉攻下白宮寶座,恐怕也是一個問號;老三要是早逝,他與祕書的醜聞,必定在歷史上記下負面的一筆。
2009年六月,正好是愛德華.甘迺迪瑪莎葡萄園性醜聞案滿四十年,四十年後的今天,美國輿論咸認為他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參議員,沒有人再提起那個案子,似乎認為對他一生而言,應是瑕不掩瑜吧!加拿大的輿論還認為說,「他做參議員要比做總統好」,這應該是「死得其所、死得其時」的最好詮釋吧!
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加州葡萄酒小常識
He Said, 楊本禮
認識美國加州的葡萄酒,如果能從一般小常識開始,對往後鑽研,會收事半功倍之效。
譬如說,美國葡萄栽培地區,(American Viticultural Area, 簡稱AVA)是美國政府認可的葡萄酒生產區。以加州蘇奴瑪酒區而言,它本身就是AVA,不過,因為它的區域範圍太廣,在自身酒區內,即出現十四個「次葡萄栽培區」(Sub-AVA),對葡萄酒有興趣的觀光客而言,要找到這十四個 次葡萄栽培區內的葡萄酒莊品酒,少許有些困難。
今年九月,我和嘉川到蘇奴瑪酒區內的Eshcol/Trefethen,E/T酒莊品酒時,調酒師曾出了一個小試題,給在他櫃檯前品酒的人猜。
他問下列四個酒區中:
(A) Rockpile (B) Carneros (C) Dry Creek (D) Chalone 那一個是包括在蘇奴瑪的次AVA酒區內?
結果沒有一個人答得出來,因為大家都是來觀光的,我想既使是住在加州的當地人,也不一定就能完全答對。
隨後調酒師宣佈答案說,只有佔地8450英畝的Chalone AVA不在蘇奴瑪酒區之內,它位於加州中部海岸的蒙特瑞郡(Monterey County),換言之,他等於告訴大家一道葡萄園的地理小常識。
調酒師也順帶把另外三個AVA的相關常識告訴來品酒的觀光客們聽:
Carneros 的位置橫跨在蘇奴瑪和尼拔兩個酒區之間。
Rockpile 是以往日的牧場命名,目前已經改造成一個葡萄栽培區,是蘇奴瑪酒區的「新貴」。
Dry Creek 是以釀造高級的辛芬黛葡萄酒而聞名。(註:Zinfandels 又稱少女的紅暈,Maiden's Blush)
雖然是一個小小的試題,卻讓我在無意間增加了對加州葡萄酒區的一些常識。同時也讓我體會到,去葡萄酒莊品酒,不只是限於品嚐葡萄酒而已,也隨時可以讓品酒的人們,無意間增加了許多不是平常能接觸到的葡萄酒小常識!
認識美國加州的葡萄酒,如果能從一般小常識開始,對往後鑽研,會收事半功倍之效。
譬如說,美國葡萄栽培地區,(American Viticultural Area, 簡稱AVA)是美國政府認可的葡萄酒生產區。以加州蘇奴瑪酒區而言,它本身就是AVA,不過,因為它的區域範圍太廣,在自身酒區內,即出現十四個「次葡萄栽培區」(Sub-AVA),對葡萄酒有興趣的觀光客而言,要找到這十四個 次葡萄栽培區內的葡萄酒莊品酒,少許有些困難。
今年九月,我和嘉川到蘇奴瑪酒區內的Eshcol/Trefethen,E/T酒莊品酒時,調酒師曾出了一個小試題,給在他櫃檯前品酒的人猜。
他問下列四個酒區中:
(A) Rockpile (B) Carneros (C) Dry Creek (D) Chalone 那一個是包括在蘇奴瑪的次AVA酒區內?
結果沒有一個人答得出來,因為大家都是來觀光的,我想既使是住在加州的當地人,也不一定就能完全答對。
隨後調酒師宣佈答案說,只有佔地8450英畝的Chalone AVA不在蘇奴瑪酒區之內,它位於加州中部海岸的蒙特瑞郡(Monterey County),換言之,他等於告訴大家一道葡萄園的地理小常識。
調酒師也順帶把另外三個AVA的相關常識告訴來品酒的觀光客們聽:
Carneros 的位置橫跨在蘇奴瑪和尼拔兩個酒區之間。
Rockpile 是以往日的牧場命名,目前已經改造成一個葡萄栽培區,是蘇奴瑪酒區的「新貴」。
Dry Creek 是以釀造高級的辛芬黛葡萄酒而聞名。(註:Zinfandels 又稱少女的紅暈,Maiden's Blush)
雖然是一個小小的試題,卻讓我在無意間增加了對加州葡萄酒區的一些常識。同時也讓我體會到,去葡萄酒莊品酒,不只是限於品嚐葡萄酒而已,也隨時可以讓品酒的人們,無意間增加了許多不是平常能接觸到的葡萄酒小常識!
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又見獅城彩燈時節
She Said, 周嘉川
每年到了十一月中開始,獅城就進入燈火璀璨的嘉年華季節,最著名的觀光大道烏節路上,就開始張燈結彩,旁邊的各個商業大樓,也費盡巧思展現各種主題的燈飾和彩圖,希望在當年的燈飾比賽中奪冠。
獅城是個多元文化薈萃之地,巧的是從十一月中旬的聖誕點燈開始,接著是印度的屠妖節、馬來的開齋節、一直到華人的農曆新年,都集中在年終歲初的這段時間裡。
各族的節日除了在印度街、馬來街和以中國街聞名的牛車水,會張燈結彩、光燦如白晝外,烏節路上也會把主題改成華人春節的財神圖樣。整個獅城像隨著季節,一套又一套的換著不同的彩妝和舞衫,那樣光鮮奪目,讓人目炫神移。
今年又見獅城,沒想到她提前著上彩妝,烏節路上己見一片燈光燦爛,原來因為亞太經濟峰會要在新加坡舉行,那正是我們去的一星期之後,難怪我深深感覺,烏節路的燈火不只光耀璀璨,而且特顯匠心獨具。
大大的像地球般的圓形燈籠,佈滿了整條街的天空和大樹上,白天看已是燈籠和彩板交織成美麗的圖案;入夜時分燈火通明,坐在車中往外望,車行過處,只見頭頭上的燈海,一會兒是一片紅、接著是橙、黃、綠、藍、紫,像是彩虹的光譜,事實上我也記不清楚,有多少不同的顏色,直看得我們聲聲驚呼和讚歎!
而據說已經停止六年的大樓彩燈比賽也在今年恢復,難怪整個獅城都交織成一片亮麗光鮮的姿容,不禁慶幸我們真是選擇了一個最好的時刻,來目睹獅城光彩奪目的面貌,也分享了她歡愉喜慶的心情!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