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墨西哥Guadalajara知性之旅(二)從碎石古道遠眺瓜達拉哈拉大教堂

She Said 周嘉川
經過一條長長的碎石古道,到瓜城的市中心,四周是一幢接一幢的歐式古建築,而中間最吸引目光的是一座高聳入雲、壯麗無比的瓜達拉哈拉天主教大教堂。我們以朝聖的心情,從廣場的一端開始,一步步的仰望,向主教座堂行注目禮。
當時教堂內正在舉行彌撒,教堂內十分寬濶,四圍是一座座巨大的教內聖者石彫,教堂上方鑲嵌五彩玻璃,比起歐洲著名的古教堂,也毫不遜色。
我們一家三代八口人,從這裡開始了瓜城的文化之旅。

He Said 楊本禮
這個教堂讓我想起法國巴黎的聖母院,建築形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的雄偉,望之譲人粛然起敬。兩座教堂中都有精工彫塑的聖像,表情同樣栩栩如生、聖潔而莊嚴。
在Guadalajara大教堂中,當時正在進行彌撒,到快結束時,敎友們領完聖體,神父手提小香爐,飄灑檀香,那彌漫的香氛譲我想起五十年前,我曾在美國華府國家大教堂(National Shrine)望彌撒的情景,同樣的香味和聖詩飄揚,莊嚴神聖的感受再次回到眼前。

從Guadalajara廣場遠眺大教堂

我們和全家三代八人有女兒智婷、智媛、女婿洛彬、舜希和智婷的一對兒女,我們的外孫女信雅、外孫信達,開心同遊瓜城。智婷不在照片中,因為是她拍的照片。

大教堂近景

作者二人在敎堂前合影

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墨西哥Guadalajara知性之旅(一)


She Said 周嘉川
入住瓜城古老的「 帝王大道」旅館
小女兒Lily和姐姐Teresa商量,在我七十歲的今年,陪我們二老來次全家人的墨西哥之旅。目的地是墨西哥的第二大城文化經濟重鎮Guadalajara瓜達拉哈拉和中部太平洋邊的港口Puerto Vallarta 布拉達度假勝地。
瓜城在墨西哥中部靠太平洋岸的內陸區,我們二老和小女兒Lily、女婿Steve從舊金山飛來,大約三個多小時就到了,倒是大女兒Teresa一家從加拿大多倫多來就遠多了,八年來第一次全家三代一同出遊確實難得。
這次全靠Steve的事業合夥人Luis的安排,瓜城是Luis的家鄕,譲我們一路上妥妥當當地盡享美食與美景,堪稱是一次生活文化的知性之旅。
在瓜城入住的是一間古老的Camino Real 帝王大道旅館,園內遍植熱帶沙漠植物如仙人掌,以著名的傳統墨西哥brunch「早午餐」聞名。一住進來,我就被滿園的熱帶林木花草所吸引,只是除了仙人掌外,許多都叫不出名字,卻是入眼盡是美麗的花草,真夠賞心悅目的。一天中午園中樹篷底下,擺了三桌自助餐,原來墨西哥是個天主教國度,有人為自家小女兒第一次領聖體辦慶祝餐會,看著人客歡快的表情,似乎整個園子都洋溢著聖潔喜悦的氣息。
在這裡的花園餐廳𥚃,我吃到了道地的墨西哥taco 餅和現烤化的火燒乳酪包餅,風味獨特,當然一定少不了的墨西哥國酒tequila龍舌蘭酒調製的雞尾酒Margarita, 為純粹的墨西哥美食大開味蕾。

He Said 楊本禮
Camino Real 這個旅館的名字,對我而言不只是帝王大道的含意,更象徵了通往墨西哥美食聖殿的起台階,我在這兒親身體驗到純正的墨西哥美酒和美食。
我曾在美國、加拿大吃過墨西哥餐,卻是第一次在這旅館中吃到薄餅裹燒化的乳酪,有的加墨西哥臘腸丁、不同的香料,做法似簡單,卻譲我想起一幅對聯:看似平淡最奇崛;誠如容易卻艱難。
我在世界各地品嚐過不少龍舌蘭酒調配的Margarita 雞尾酒,卻是在這酒店中才嚐到了真正道地的調酒,首先要選上好風味的龍舌蘭酒,加上當地生產新鮮的萊姆汁(lime), 澆在冰塊上而成,千萬不能用些碎冰矇混。有關tequila龍舌蘭酒的種種,日後我曾到酒區參觀,會專文再做説明。


我們在帝王大道旅館花園中的仙人掌前合影


旅館花園中的熱帶沙漠的奇花異草


墨西哥餅taco包肉



第一次吃到現烤燒化的cheese夾在薄餅中,入口香味四溢,美味無比。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He Said: 若無依法行政支撑,美式民主寸步難行。



               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在國際舞台中取代了老世界的英法帝國,成為世界強權,也是對抗共黨世界的領導者。於是美國人認為只有實行美式民主,才是克制共黨集團的最佳方式。美國人除扮演世界警察之外,又多了一樣工作,但那就是銷售"美式民主"。從過去七十年的經驗來看,銷售"美式民主"並不成功,而且還惹來了"醜惡的美國人"的駡名!
               美國人出錢出力,到處經援,夲來是一件好事,為何到頭來都是事與願違,得不到受援國的民心,最後總是不歡而散。查其原因,還是跟在經援之後,還要向當地人民和政府強銷"美式民主"有關。
              美國人一直認為"美式民主"在美國可以實行,為何在其它的國家(受援國)就不能實行呢?此無它,在美國"依法行政"已是美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守法觀念從小養成,在耳濡目染之中,就變成一種習慣。到了受援國家裡,卻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規範。當受援國接受"美式民主"之後,卻沒有"依法行政"支撑,亂源也就接踵而至。貪贜枉法之事層出不窮,賄賂公行變成合法。於是美國人把"美式民主"成效不彰的責任,全部推到各國當政者的身上。
              美國人卻不知道,如果沒有把"依法行政"的觀念深植民心,要推動"美式民主"實為椽木求魚。其中最顯著的兩個近例,就是發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個國家。這兩國先後接受了美援,並無條件實施美式民主的直接選舉。令人遺憾的是,這兩國人民卻沒有依法行政的觀念,賄賂公堂的事層出不窮,最後這兩國的當政者,都是因為無法杜絕貪污而和美國閙得不歡而散。
               台灣也是美式民主的"實驗場所",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經過風風雨雨的折磨,最後終於走出了政黨和平輪替的康莊大道。可是在國人心目中,依法行政並非落實真正民主的重要課題,於是議會政治變成民粹政治;新聞自由也成為政客玩弄民粹的護身符。
               洪秀柱在演説中不是說,她絕對不會讓"民粹亡國"嗎?最好的辦法就是落實"依法行政"的真諦,否則當今台灣的民粹亂象,永遠是個無解的難題。

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楊夲禮實地報導美國2014年期中選舉(2)


第二節 坐困白宮的跛鴨總統
http://www.cdnews.com.tw 2014-07-28 01:15:41

一般而言,美國的政治學者們,都會把在位八年總統的最後兩年,定位為「跛鴨總統」。因為他們任期將屆,再也無法,也無心去推動政務,把留下來的爛攤子交給繼任者去收拾。不過,最後兩年任期的總統真的是「跛鴨總統」嗎?那也不見得,只是事在人為而已。遠者不談,現在筆者把近30年來三位做滿兩屆任期的總統拿出做對比,看看他們是不是「跛腳」,如果是的話對下屆總統大選,又會產生甚麼樣的影響! 
 首先要談的是雷根總統,他的任期從1980年到1988年。雷根在位八年,給美國帶進光輝的歷史年代。因為從甘迺迪到卡特,沒有一位做滿連任的。雷根任期的最後兩年,用風調雨順,四海昇平這八個字來形容,最為貼切。其中最重要的是,瓦解了蘇俄邪惡帝國。雷根被譽為美國政治史上最偉大,懂得溝通的總統。他任滿前一年,曾去做例行的健康檢查。健檢結束後,守候在門外的記者問他對結果是否滿意。他回答說:「健康得好像美元一樣!」(As sound as dollar)。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雙重意義!因為他有兩位好的左右手,舒茲掌管國務院,溫柏格掌國防部;同時他也充分授權,放手讓他的閣員們去執行政務。於是,他的最後兩年並沒有受「跛腳」之累!風光交棒,讓副手老布希順利贏得來屆大選,保住了白宮寶座! 

 其次是柯林頓,他的任期是從1992年到2000年。柯林頓任期最後兩年,飽受與白宮實習生陸文斯基誹聞之苦(),困坐白宮。要不是他的財經政策表現亮眼,讓美國人享受著快活的日子,他也許就被參議院彈劾而趕出白宮。不過,誹聞案也讓他的同黨同志視他為票房毒藥,非但不敢請他站台助選,而且有意和他切割,其中最有名的例子莫過於2000年尋求總統大位時任職副總統的高爾,柯林頓有好幾次表態願意助他一臂之力都碰壁而回。高爾最終還是輸了大選,而讓小布希入主白宮。 

 有人譏諷小布希是靠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判決,讓他做了白宮的主人(任期:20002008)。小布希在第一任期間,因為打著反恐的大纛,順利贏得連任。不過,小布希因師出無名而用兵伊拉克,雖然一舉把海珊政權打垮,但美是民主並沒有讓伊拉克人獲得真正的解救。到了小布希第二任期間,用兵伊拉克師老兵疲的窘態逐一浮現。在他任內最後兩年,兩面作戰讓國庫空虛,經濟不景氣隨之而來,在加上輕忽侵襲路易斯安納州卡翠娜颶風所帶來的空前災害。一度民調高漲的總統,也受不了內外煎迫的打擊,最後變成跛鴨總統,看著歐巴馬打敗麥肯錫參議員而取得白宮大位。 

 現在,不妨反過頭來看看總統歐巴馬。美國共和黨超級戰略分析師史蒂夫‧羅(Steve Law)形容2014年期中選舉期間,他已經是一個無關輕重的人物(Irrelevant Person)。其實,歐巴馬總統從2008年開始,就掉進了「歐記健保」泥淖而無法自拔。其中最大的致命傷莫過於共和黨在2010年期中選舉中,一舉拿下了眾議院的多數。約翰‧鮑納登上議長的寶座,於是白宮和眾議院的一連串鬥爭由是展開。歐巴馬雖然贏得連任,但他沒有辦法終止和鮑納意識形態的惡鬥! 

 歐巴馬的內耗,也讓美國失去領導世界的威信。識者認為,2012年是全球最不安定的一年,主要原因自然是和跛鴨總統歐巴馬有關。因為歐巴馬「跛腳」,連帶使得國務卿凱瑞和國防部長哈格爾兩位重量級閣員也變成「跛腳」。看看當今世界紛起的烽煙,哪一件不是和歐巴馬「跛腳」有著關聯。 

 歷史是最好的一面鏡子,雷根總統因為沒有「跛腳」,使老布希順利走進白宮大門而變成主人。柯林頓和小布希都是坐困白宮內的「跛鴨總統」,也因而把白宮拱手讓人。目前距離2016年大選還有兩年時間,哪一黨總統候選人入主白宮尚難逆料。不過,還有四個月不到的2014年期中選舉,就是歐巴馬的嚴酷考驗了! 


 註:讀者諸君還記得陸文斯基女士吧!不久前當希拉蕊全國走透透,推銷她的回憶錄時,陸文斯基忽然跳出來說,她已接受「閣樓」雜誌之約,要講出當年誹聞案的真心話。此姝現齡已超過40,她要講「真心話」,莫非是要搶希拉蕊的鋒頭。後來此新聞也就沒有持續發展。八卦雜誌People報導說,陸文斯基收到可觀的「封口費」,以免阻擋希拉蕊問鼎白宮之路。如果報導屬實,萬一希拉蕊在2016年贏得民主黨初選,代表民主黨角逐總統大位。陸文斯基這顆未爆彈如何處理,將是希拉蕊陣營的「心腹大患」。 
>  
【中央網路報】



楊夲禮實地報導2014年美國期中選舉(1)

第一節序章--大選臨頭各自飛

 從這個時刻開始,歐巴馬正式成為名符其實的「跛腳總統」(法新社資料照片)
 20131113日美國眾議院表決「歐記健保」時,有39位民主黨籍眾議員公開倒戈相,投給共和黨所提的「保持你的健保計畫法案」(Keep Your Health Plan Bill)。表決結果,共和黨的提案以261票對157票獲得通過,讓歐巴馬總統臉上無光。從這個時刻開始,歐巴馬正式成為名符其實的「跛腳總統」;從這個時刻開始,「大選臨頭各自飛」的態勢已明,在39名倒戈的眾議員中,有29名面臨2014年期中選舉的嚴峻挑戰。個人的政治利益要緊,哪還管什麼「黨意」和「上意」!一向是歐巴馬總統眾議院「打手」的少數黨領袖南茜‧皮諾西(Nancy Pelosi)在表決結果後的第一個星天(1117)親上火線,她在國家廣播公司(NBC)「會見記者」節目(Meet The Press)中說:「我不認為你們可以預測到明年(2014)發生的事,但我可以保證民主黨會全力支持歐記健保。」有不少沒有「選民壓力」的民主黨眾議員們,也紛紛站出來「護航」,他們不是全力支持「歐記健保」,而是怕倒戈事件愈演愈烈,最後讓他們也深受其害!民主黨國會眾議員趕忙修補破洞,讓歐巴馬的諾言能夠兌現。歐巴馬在2012年說,美國人可以選擇他們的健保方式,可以保持他們的原有健保計畫。民主黨期中選舉熱門站台人物前總統柯林頓也要求歐巴馬兌現他的承諾。他之所以出來滅火,以免2014年期中選舉因歐記健保成效不彰,而讓國會兩院大權旁落,從而影響他的太太希拉蕊2016年間問鼎白宮之路。 

>  除了眾議院民主黨眾議員「出走事件」外,2014年參議院期中選舉也有民主黨參議員主動要和歐巴馬切割,免受不得人望的總統連累。目前民主黨在參議院的53名議員中,有24位面臨競選連任的壓力,他們的競選團隊分析,在他們的選區中,歐巴馬不得人望。於是,他們又找上了柯林頓出馬,為他們站台,拉抬聲勢。歐巴馬不得人望不說,幾乎成為「票房毒藥」。其不堪聞問的情境,政治的無情,莫此為甚! 

>  儘管歐巴馬不得人望,但他還是要「過問」參議院的選情。因為他還有兩年的任期,不能在他最後兩年期間,連參議院的多數席也落入共和黨之手!根據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哈利‧瑞德(Harry Reid)最近接受華府觀察人報(The Washington Examiner)訪問時透露,他和美國總統歐巴馬曾在白宮秘密會商好幾次,以討論2014年期中選舉參議院議員選舉策略。因為共和黨只要在期中選舉中拿下拿下參議員六個席位,就可以掌控下屆參議院而成為多數黨。一般預言,期中選舉對執政黨不利。 

>  瑞德參議員透露,參加討論2014年選舉大計的人選,包括科羅拉多州參議員邁可‧班納特(Michael Bennet),他也是參議院民主黨參議員選舉委員會主席。另外還有民主黨參議院參議員選舉募款委員會執行長蓋‧西賽爾(Guy Cecil)。瑞德透露,討論的重點包括募款、初選大計和徵召志工等。他說,民主黨對2014年參議院選舉抱持審慎樂觀態度。不過,讓筆者感到驚訝的是,共商選舉的秘密會議居然沒有副總統拜登在場,此中透露甚麼玄機,費人猜測。 

>  相對而言,共和黨在2014年期中選舉,另樹旗幟和黨「對抗」的現象並沒有出現。相反的,共和黨的「內患」茶黨,卻有明顯歸隊跡象。因為茶黨的激情,已慢慢在共和黨的選區中退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要歸功於現任眾議院議長約翰‧鮑納(John Boehner),因為他終於了解到老是和白宮硬碰硬的「生死決戰」,實非國家之福。迫使政府關閉17天的愚昧作法,讓他痛改前非! 

>  美國政治專欄作家馬特‧貝伊(Matt Bai)曾形容鮑納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他是一個非常適合做眾議院議長的人,只是時間不對而已。他從2010年上任議長位置以來,剛好碰上「茶黨」極端保守意識抬頭,他們綁架了共和黨,也讓鮑納受制。四年黨內內鬨,不但讓他聲名受損,還讓共和黨的形象也隨之陪葬。現在茶黨式微,共和黨內溫和派聲勢高漲。這種聲勢是否延續到11月的投票日呢?讀者諸君不妨拭目以待。而作者本人也會在今後實地報導中陸續撰文,讓讀者諸君迅速了解2014年期中選舉最新發展現況! 

>  最後,筆者願引用美國政治學者賴瑞‧沙巴圖(Larry J. Sabato)所做的數據,說明2014年期中選舉的兩黨佈局態勢,好讓讀者諸君心中有一個輪廓,從而易於追蹤選情的發展。 

>  第一:共和黨贏得參議院選舉,守住眾議院的席次,不讓民主黨獲得任何席次。(A net gain of zero in the House)。共和黨只要贏得參議院六個席次,即可成為多數黨。目前共和黨在眾議院擁有16席多數,守住這個陣線不難。 

>  第二:民主黨守住參議院多數席位,搶下眾議院席位。以現時狀況分析,民主黨可能會多贏得幾個眾議院席次,但會輸掉參議院多數黨席次。 

>  第三:參議院席次,民主黨希望穩住50席,共和黨可穩獲48席。二席不分上下。 

>  第四:眾議院方面,共和黨可穩住229席,民主黨可穩住197席,有9席不分上下。 
> 【中央網路報】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到美國餐飲業聖殿The French Laundry品酒嘗鮮

He Said,

2012年8月17日,小女兒智媛和女婿舜希請我們二老前往加州那帕河谷陽特維爾城的
"法國洗衣店"餐廳(The French Laudry)去品酒嘗鮮.
美國饕客常說,到過法國洗衣店餐廳嘗過美酒美食之後,其本身的飲食品味將會提高
到另一個更高檔的層次,更是每一個人一生至少要有一次體驗的機會. 以老饕親身的體
驗而言,這句話一點也沒有誇大,就是稱它為美國餐飲業的聖殿也並不為過!
"The French Laundry"的確是幾十年前由一間老舊的鄉間小鎮洗衣店改裝而成.餐廳主
持人湯瑪斯凱勒(Thomas Keller)就像一支由廢墟中升起的鳳凰,它有過兩次失敗的經驗
(註:第二次是被餐廳開革)但是他本著在那裡跌倒,就要從那裡站起來的毅力,現在已
成為美國餐飲業領導級的大老.
"法國洗衣店"餐廳是以精緻的法國美食和世界美酒而引領風騷.餐廳內的酒窖一共
珍藏了三千多瓶世界各國的經典名酒,因為數目太多,凱勒把酒名全都錄製在一個
iPad中,客人要點酒就得在上面引指點閱,可見他們的飲食業也和高科技密切結合了!
"The French Laundry"的菜單是以精緻美食為號召,每一道菜都是色香味俱全,並以藝術
結晶的方式呈現到客人的面前.這裡的菜單是定食菜單(Set Menu ),卻是精心設計豪華
型的,每天換一次不同的菜單,六十天之後才會從頭再來過.
我們那天的菜單上一共有十四道菜,每道菜的分量不多讓人淺嘗既止,因此一頓三個
小時的晚餐過後,也不會有吃撐的感覺而餘香猶存的口感仍在!

2012年12月1日 星期六

楊本禮的新著"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實地報導"

He Said
"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實地報導"是本禮最近為中美文化經濟協會所撰寫的一本新書.
這是一本以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為經,並以美國文化歷史演變對整個社會結構所造
成的衝擊為緯,所做的深度報導.

中美文經協會認為,這本書可以做為各大學府和研究機構,了解和研究美國選舉文化
的重要參考書籍. 因為全書的內容,所引述的數據和典故,都是經得起考驗的,也都能成為
歷史的見證.

本禮寫這本書不是為搶時效的新聞報導,而是要以解釋性的筆觸,道出選舉輸贏的因果
關係. 其中每一篇文章,都是我以一個新聞記者的眼光,在美國實地採訪的結果,如果能
對國內各大學傳播系學生,在學習新聞寫作上有所啟發,就是我最大的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