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Said, 楊本禮
今年十一月和嘉川重遊獅城,最高興的是,能和知己老友重逢。當我們看到他們各個身體健朗,和有話直說的率直個性,依舊如昔時,我們才體會到雖然歲月如梭,我們之間的珍貴友情,並沒有因時間的流失而有絲毫減損。
從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到世紀轉換這二十年間,我們都因公長駐海外。因為工作的關係,結交了不少中外好友。在公的方面,因為職務調動的關係,昔日好友漸漸失聯,其中如澳洲參、眾兩院的國會議員;在新加坡如前已退休的旅遊局長白福添。在私的方面,早些年在澳洲結交的好友如楊雪峰已經仙逝。而直到現在友情從未間斷的朋友,細數之下,也只有在新加坡結交的幾對「二老會」的會友了。(這些都是有子女在海外留學,獅城只剩下二老的朋友,大家相約,定時相聚,故稱「二老會」。)
我們和「二老會」會友們深厚的友情,始終如一的主因,應是得力於「朋友相交,貴在相知」這八個字,我深深感受到,如果沒有「相知」,當時再好再熟稔的朋友,也會有若過眼雲煙一般,其友情「因相見而聚,因分別而息」。
如果有了「相知」這個因子在心中長存,雖然後來因分別而天各一方,友情卻不會因時間拖長、距離拉遠而消失轉淡。我們和「二老會」的老友們,就是這份相知相惜,使彼此友情的長線,一直緊繫相連,歷久彌新。
這次回到新加坡,只有短短數日,新加坡的「日新又新」和「欣欣向榮」的景象,固然讓我們震驚不已;但是和老友知己的重逢,才更是我們舊地重遊最大的收獲。
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在美國看健保電視廣告攻防大戰
He Said, 楊本禮
今天打開報紙一看,說是美國參院版的健保改革案,闖過了第一關。這條新聞讓我想起,今年夏天在美國看健保電視攻防大戰的好戲。
眾所周知,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競選政見之一是,要實行全民健保,不能讓美國人民因為付不起健保費,而走向破產之途。
這個競選口號,的確打動人心。特別是中低收入的勞動大眾,他們不但要為一家人的健保費發愁,同時還要擔心,一旦 付不出健保費,就得走向「變賣祖產」的悲慘命運。
但是從「政見口號」到「政見落實」,卻是有一條漫長而顛簸的路要走。歐巴馬總統上任一年多來,為了要讓「政見落實」,到處演講,已讓他頻添幾許白髮。
反對全民健保最烈的,莫過於既得利益的大保險公司集團;另外也有不少共和及民主黨的議員反對,不過後者的反對並不是主力,因為他們沒錢買電視廣告來「抒發己見」。
歐巴馬總統占了執政的優勢,使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訴求;但大保險集團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花上天文數字的錢來買電視廣告,透過精心的設計,用生動的畫面,和扣人心弦的說詞,表達出客戶繼續買私人保險的好處。
我這次在美國住的兩個月中,每天看電視時,不論是體育、娛樂和綜藝節目,發現每當節目的廣告時段,都會出現私人保險公司的遊說廣告。根據美國電視廣告收益指數顯示,健保電視廣告的龐大支出,不下於美國總統大選時的花費。
大保險集團的投資,會不會白費一番心血呢?那倒也不見得。看看歐巴馬總統的健保政策修訂本,就可了解「折中」才是其政見落實的不二法門。而參院版的健改案,也是朝著折中的方向走。
真理總是越辯越明,國內的兩黨政治人物,何不學學美國人如何在辯論中達成各讓一步的折中方案,以取得全民的支持呢!
今天打開報紙一看,說是美國參院版的健保改革案,闖過了第一關。這條新聞讓我想起,今年夏天在美國看健保電視攻防大戰的好戲。
眾所周知,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競選政見之一是,要實行全民健保,不能讓美國人民因為付不起健保費,而走向破產之途。
這個競選口號,的確打動人心。特別是中低收入的勞動大眾,他們不但要為一家人的健保費發愁,同時還要擔心,一旦 付不出健保費,就得走向「變賣祖產」的悲慘命運。
但是從「政見口號」到「政見落實」,卻是有一條漫長而顛簸的路要走。歐巴馬總統上任一年多來,為了要讓「政見落實」,到處演講,已讓他頻添幾許白髮。
反對全民健保最烈的,莫過於既得利益的大保險公司集團;另外也有不少共和及民主黨的議員反對,不過後者的反對並不是主力,因為他們沒錢買電視廣告來「抒發己見」。
歐巴馬總統占了執政的優勢,使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訴求;但大保險集團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花上天文數字的錢來買電視廣告,透過精心的設計,用生動的畫面,和扣人心弦的說詞,表達出客戶繼續買私人保險的好處。
我這次在美國住的兩個月中,每天看電視時,不論是體育、娛樂和綜藝節目,發現每當節目的廣告時段,都會出現私人保險公司的遊說廣告。根據美國電視廣告收益指數顯示,健保電視廣告的龐大支出,不下於美國總統大選時的花費。
大保險集團的投資,會不會白費一番心血呢?那倒也不見得。看看歐巴馬總統的健保政策修訂本,就可了解「折中」才是其政見落實的不二法門。而參院版的健改案,也是朝著折中的方向走。
真理總是越辯越明,國內的兩黨政治人物,何不學學美國人如何在辯論中達成各讓一步的折中方案,以取得全民的支持呢!
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又見獅城」之二,樹木與樹人:重遊獅城有感
He Said, 楊本禮
離開新加坡已有七年半。今年十一月七日,和嘉川重遊舊地,讓我最驚訝的不是高聳雲霄的摩天大廈,而是綠樹成蔭的遍地茂林。
十一月八日清晨,我在好友王正彥家吃早點時,順手拿起當天的「聯合早報」,它的頭版赫然是年已超過八旬的新加坡開國之父李光耀(他生於1923年9月16日)拿起鏟子植樹的一張大照片。相片的說明是:「李資政表示,在有生之年仍會每年在植樹節,種下一棵樹苗,為綠化新加坡盡一己之力。」
李光耀為了要綠化新加坡,特別在1971年11月7日宣佈,訂該日為「植樹節」,以推行「綠化環境運動」(Keep Singapore Green Campaign)。從那天開始,李資政每逢植樹節,都會植下一棵樹苗。由於他的帶頭倡導,全國也興起一片植樹熱。他們的植樹節已有三十八年歷史,根據數字統計,大約有四十萬棵樹苗已茁壯成林。
在新加坡放眼望去,林蔭大道比比皆是,從高處往下看,綠化的公園,就好像是一個個的小圓圈,把新加坡圍繞成一個大大的「國家綠化公園」。(註:請參看由本人所著,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看盡東南亞烽火繁華四十年--一個戰地旅遊記者的回憶錄」一書。)
李光耀今年在種完樹之後發表談話,他把「樹木」和「樹人」連在一起。他說,新加坡的國家級領導接班人,將會在來屆大選中突顯而出。他也為部長級們領有高薪而辯護,他以自己為例說,以他的資歷和聲望,隨時可受聘為世界級的企業領導人,但他並不為所動。除此之外,他還把每年到海外各地出席論壇和演講的豐厚所得,全數捐作「李光耀獎學金」,以為作育英才之用。
李光耀從政至今,不僅把黃沙一片的新加坡,打造成為一個「綠化之國」;而且在這個「小紅點大的國家」(註:印尼前總統哈比比對新加坡的形容詞)上,培育出無數的英才,其謀國之忠,放眼當今世界領袖,可說無人可出其右。
現在回頭看看台灣,「美麗的寶島」快要變成一個災難之島,我們的政界人士若與星國相比,能不汗顏!
離開新加坡已有七年半。今年十一月七日,和嘉川重遊舊地,讓我最驚訝的不是高聳雲霄的摩天大廈,而是綠樹成蔭的遍地茂林。
十一月八日清晨,我在好友王正彥家吃早點時,順手拿起當天的「聯合早報」,它的頭版赫然是年已超過八旬的新加坡開國之父李光耀(他生於1923年9月16日)拿起鏟子植樹的一張大照片。相片的說明是:「李資政表示,在有生之年仍會每年在植樹節,種下一棵樹苗,為綠化新加坡盡一己之力。」
李光耀為了要綠化新加坡,特別在1971年11月7日宣佈,訂該日為「植樹節」,以推行「綠化環境運動」(Keep Singapore Green Campaign)。從那天開始,李資政每逢植樹節,都會植下一棵樹苗。由於他的帶頭倡導,全國也興起一片植樹熱。他們的植樹節已有三十八年歷史,根據數字統計,大約有四十萬棵樹苗已茁壯成林。
在新加坡放眼望去,林蔭大道比比皆是,從高處往下看,綠化的公園,就好像是一個個的小圓圈,把新加坡圍繞成一個大大的「國家綠化公園」。(註:請參看由本人所著,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看盡東南亞烽火繁華四十年--一個戰地旅遊記者的回憶錄」一書。)
李光耀今年在種完樹之後發表談話,他把「樹木」和「樹人」連在一起。他說,新加坡的國家級領導接班人,將會在來屆大選中突顯而出。他也為部長級們領有高薪而辯護,他以自己為例說,以他的資歷和聲望,隨時可受聘為世界級的企業領導人,但他並不為所動。除此之外,他還把每年到海外各地出席論壇和演講的豐厚所得,全數捐作「李光耀獎學金」,以為作育英才之用。
李光耀從政至今,不僅把黃沙一片的新加坡,打造成為一個「綠化之國」;而且在這個「小紅點大的國家」(註:印尼前總統哈比比對新加坡的形容詞)上,培育出無數的英才,其謀國之忠,放眼當今世界領袖,可說無人可出其右。
現在回頭看看台灣,「美麗的寶島」快要變成一個災難之島,我們的政界人士若與星國相比,能不汗顏!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又見獅城」之一,他山之石。
She Said, 周嘉川
十一月七日,我們終於回到已暌違七年半的獅城新加坡,好友柯景淮到機場來接我們,這次特為來參加他的花甲生日宴,滿心歡喜回到這個我們曾經居住過十一年半的地方。
七年半不是一段很短的歲月,獅城面貌又有很大的翻新,從機場出來一路車行過處,兩旁行道樹又長高了許多,幾至濃蔭蔽天。高樓又多出了好多棟,最醒目的就是聳立河邊的巨大摩天輪,據說光是一個筒狀的車廂,就能承載三十多人,我不知整個摩天輪上有多少個這樣的車廂,想像繞一個小時下來,總能坐上數百人,在緩緩繞行的摩天輪上,可以盡覽新加坡的河邊美景。
久聞聖淘沙島上興建的賭場大廈,從車上也舉目可見,在本島上也另有三座賭場大廈和它遙遙相望,他們開幕日期可能因為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而延後了一些,但在今年底應當也都能開張了。
老一輩的新加坡人其實是很保守的,從他們消滅著名的人妖街就是一例,據了解獅城要蓋賭城時,政府和百姓心中都有過一番爭扎,但是為了獅城的觀光前景,執政者不得不做了開放賭場的決定。不過他們把賭城定名為「國際休憩園」IR(International Resort),而不稱賭場,因為園中提供的不只是Casino而已,還有聖淘沙島上完備的遊樂設施;另外對他們國人入場也有較
高的限制。
不過回到獅城也才一會兒工夫,那股原有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雖然我們原先住的公寓已經在前幾年物業價格飛漲時,被發展商買下來重建,已不復見舊時居,但是新加坡還是老樣子,似乎永遠都在大興土木;和好友蔡秀春到東海岸公園做晨操時,看見堤外的海埔新生地工程,仍然不停歇地進行著,
在那裡讓人深深體會到這個國家特有的一種蓬勃的生命力,它總是孜孜不倦地朝著目標邁進,雖偶有逆浪衝擊,比如歷次的世界金融危機,新加坡雖也會受到打擊,但是它一定名列世界最快恢復成長的名單中。
這次在新加坡的頭兩天,看見報載吳作棟資政,在一次演講中警告說,新加坡的人口生育率只有百分之一點多,如果不引進更多的海外移民,人口勢必逐年減少,未來新加坡有可能會像恐龍一般地在地球上消失。他相信新移民以一代的時間,一定能真正融入這個社會,為國家帶來無比的活力;不過他也保証新加坡公民的權益一定會受到最好的保護,不會因為外來移民的增加而受損害。
新加坡何其有幸,他們時時都有內閣導師李光耀和內閣資政吳作棟,為國家的未來何去何從精心拏劃,更為政府的重大政策,先行和人民溝通和明白闡述,因而每當政府在公布決策時,很少會遇到像我們經常會碰到的,為層出不窮的危機處理而驚心動魄!(有關新加坡的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活面面觀,在我為商務印書館發行的獅城歲月一書中,都有詳述。)
十一月七日,我們終於回到已暌違七年半的獅城新加坡,好友柯景淮到機場來接我們,這次特為來參加他的花甲生日宴,滿心歡喜回到這個我們曾經居住過十一年半的地方。
七年半不是一段很短的歲月,獅城面貌又有很大的翻新,從機場出來一路車行過處,兩旁行道樹又長高了許多,幾至濃蔭蔽天。高樓又多出了好多棟,最醒目的就是聳立河邊的巨大摩天輪,據說光是一個筒狀的車廂,就能承載三十多人,我不知整個摩天輪上有多少個這樣的車廂,想像繞一個小時下來,總能坐上數百人,在緩緩繞行的摩天輪上,可以盡覽新加坡的河邊美景。
久聞聖淘沙島上興建的賭場大廈,從車上也舉目可見,在本島上也另有三座賭場大廈和它遙遙相望,他們開幕日期可能因為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而延後了一些,但在今年底應當也都能開張了。
老一輩的新加坡人其實是很保守的,從他們消滅著名的人妖街就是一例,據了解獅城要蓋賭城時,政府和百姓心中都有過一番爭扎,但是為了獅城的觀光前景,執政者不得不做了開放賭場的決定。不過他們把賭城定名為「國際休憩園」IR(International Resort),而不稱賭場,因為園中提供的不只是Casino而已,還有聖淘沙島上完備的遊樂設施;另外對他們國人入場也有較
高的限制。
不過回到獅城也才一會兒工夫,那股原有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雖然我們原先住的公寓已經在前幾年物業價格飛漲時,被發展商買下來重建,已不復見舊時居,但是新加坡還是老樣子,似乎永遠都在大興土木;和好友蔡秀春到東海岸公園做晨操時,看見堤外的海埔新生地工程,仍然不停歇地進行著,
在那裡讓人深深體會到這個國家特有的一種蓬勃的生命力,它總是孜孜不倦地朝著目標邁進,雖偶有逆浪衝擊,比如歷次的世界金融危機,新加坡雖也會受到打擊,但是它一定名列世界最快恢復成長的名單中。
這次在新加坡的頭兩天,看見報載吳作棟資政,在一次演講中警告說,新加坡的人口生育率只有百分之一點多,如果不引進更多的海外移民,人口勢必逐年減少,未來新加坡有可能會像恐龍一般地在地球上消失。他相信新移民以一代的時間,一定能真正融入這個社會,為國家帶來無比的活力;不過他也保証新加坡公民的權益一定會受到最好的保護,不會因為外來移民的增加而受損害。
新加坡何其有幸,他們時時都有內閣導師李光耀和內閣資政吳作棟,為國家的未來何去何從精心拏劃,更為政府的重大政策,先行和人民溝通和明白闡述,因而每當政府在公布決策時,很少會遇到像我們經常會碰到的,為層出不窮的危機處理而驚心動魄!(有關新加坡的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活面面觀,在我為商務印書館發行的獅城歲月一書中,都有詳述。)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電影藝術的傳承,TCM的貢獻。
He Said, 楊本禮
今年暑假,我和嘉川到美加兩國探親,分別在長女智婷和次女智媛家各住了兩個月。只要是閒來無事,我一定打開電視,收看譚納經典電影頻道的電影節目(Turner Classic Movies 簡稱TCM)。
因為它是廿四小時都放映的頻道,有時看到深夜凌晨,也不以為意。而它還有另一個吸引我的優點,就是沒有廣告!
TCM播映的電影,多數是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前拍攝的經典電影。因為我從小就喜歡看電影,TCM播放的影片,有些以前看過,但大部分都沒看過。
在電影裡看到,老一代男女電影明星,展現的精湛演技,的確讓人傾倒折服。特別是男女巨星,在同一部電影中,各展才華,互飆演技,它所引起觀眾的共鳴,絕非時下一般影星可能望其項背的。
TCM最大的特色之一是,每隔兩三部電影播放前,都有一位白髮瀟瀟的影評家羅伯.奧斯本(Robert Osbourne)言簡意賅的來為觀眾介紹,即將放映幾部電影的特色。
因為老片子對 一般觀眾,即使是中年人而言,都是古遠的事。有了他的介紹和說明,看起來就格外能傳神意會。TCM還有在暑假時,特別為青少年推出適合他們觀賞的經典老片。
和TCM打對台的,還有一個叫AMC的頻道,它播放的電影也非常精彩,但影片的製作時間,多數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後,或者是更現代的電視集。
(註:它播映叫座的電視劇「廣告狂人」即是一例。)
我時常想,美國的古早經典電影,為什麼沒有被時代的洪流淹沒,而且還能讓一代接一代的人們,欣賞好萊塢光輝歲月的經典影片,TCM應該算居功厥偉吧!
回頭看我們自己電影的沒落,沒有做好「傳承」,不重視自己早年的經典影片,應該也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吧!
今年暑假,我和嘉川到美加兩國探親,分別在長女智婷和次女智媛家各住了兩個月。只要是閒來無事,我一定打開電視,收看譚納經典電影頻道的電影節目(Turner Classic Movies 簡稱TCM)。
因為它是廿四小時都放映的頻道,有時看到深夜凌晨,也不以為意。而它還有另一個吸引我的優點,就是沒有廣告!
TCM播映的電影,多數是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前拍攝的經典電影。因為我從小就喜歡看電影,TCM播放的影片,有些以前看過,但大部分都沒看過。
在電影裡看到,老一代男女電影明星,展現的精湛演技,的確讓人傾倒折服。特別是男女巨星,在同一部電影中,各展才華,互飆演技,它所引起觀眾的共鳴,絕非時下一般影星可能望其項背的。
TCM最大的特色之一是,每隔兩三部電影播放前,都有一位白髮瀟瀟的影評家羅伯.奧斯本(Robert Osbourne)言簡意賅的來為觀眾介紹,即將放映幾部電影的特色。
因為老片子對 一般觀眾,即使是中年人而言,都是古遠的事。有了他的介紹和說明,看起來就格外能傳神意會。TCM還有在暑假時,特別為青少年推出適合他們觀賞的經典老片。
和TCM打對台的,還有一個叫AMC的頻道,它播放的電影也非常精彩,但影片的製作時間,多數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後,或者是更現代的電視集。
(註:它播映叫座的電視劇「廣告狂人」即是一例。)
我時常想,美國的古早經典電影,為什麼沒有被時代的洪流淹沒,而且還能讓一代接一代的人們,欣賞好萊塢光輝歲月的經典影片,TCM應該算居功厥偉吧!
回頭看我們自己電影的沒落,沒有做好「傳承」,不重視自己早年的經典影片,應該也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吧!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美食頻道」提昇美國人的味蕾
He Said, She Said
「美食頻道」(Food Chennel)在美國廣受歡迎。主要原因是,內容生動活潑,適合各階層的觀眾。因為小女兒智媛喜歡烹調食物,時時都會收看這個節目,所以我們在她家小住時,也跟著看。
做了兩個月的忠實觀眾之後,它讓我們體會最深的是,這個頻道絕對是提昇美國人「吃的文化」的最大推手。
這個頻道廿四小時都在播放美食節目,但是它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
(包括重播在內):
首先是一般家庭菜肴:這裡面還可細分為適合職業男女的三十分鐘食譜;一位老婆婆主持的,美國傳統南方食譜;義裔和墨裔小姐主持的「媽媽的食譜」,燒出道地的義大利菜和墨西哥菜;也有名廚在家中燒出的家常菜。
每段節目都不長,多為半小時左右,從節省時間和食材的家常菜肴,到安排家庭盛邀的整套菜單,主持人都會用深入淺出的口吻,娓娓道來,一邊就燒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不管是小朋友的生日會,或三五好友聚會,甚至是大型的家庭宴會,會有各種不同的設計和搭配,包准能讓賓主盡歡,老少都樂開懷。
第二種是專門做戶外燒烤Bar-B-Q:美國人一般都喜歡在院子或大的露台上燒烤食物,這可是美國人餐飲的主流。食材從牛排,豬排,魚蝦,到各種蔬菜,甚至甜點,都能在烤架上一氣呵成,真是讓人歎為觀止。餐桌甚至就擺在院子裡,主人可以一邊燒烤,一邊和客人聊天,最後和朋友一同分享燒烤出來,新鮮熱辣的美食佳肴。
最後是每天晚上的「神廚比賽」(Iron Chef Competition)節目:比賽又分團隊和個人比賽兩種方式。團隊是以五道菜的盛筵為主題,團員從前菜,湯,兩道主菜和甜點,每人負責一道菜,最後端出來擺在一起,呈現給裁判評審;個人比賽則以單道菜為主題,可能是牛肉,羊肉,鴨子,海鮮,現場會規定食材,然後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這道菜,看看最後是誰被選為神廚。
美國人的民族性是熱愛競賽,樣樣都要搶第一,想當年美國加州的葡萄酒還只能做調味的料理酒,曾幾何時,它已經有後來居上之勢,在世界名酒榜上占了一席之地;我們深信在不久的未來,美國的美食,在「美食頻道」的催化之下,極可能融會世界各家美食之長,從而列入世界級的「美食殿堂」!
「美食頻道」(Food Chennel)在美國廣受歡迎。主要原因是,內容生動活潑,適合各階層的觀眾。因為小女兒智媛喜歡烹調食物,時時都會收看這個節目,所以我們在她家小住時,也跟著看。
做了兩個月的忠實觀眾之後,它讓我們體會最深的是,這個頻道絕對是提昇美國人「吃的文化」的最大推手。
這個頻道廿四小時都在播放美食節目,但是它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
(包括重播在內):
首先是一般家庭菜肴:這裡面還可細分為適合職業男女的三十分鐘食譜;一位老婆婆主持的,美國傳統南方食譜;義裔和墨裔小姐主持的「媽媽的食譜」,燒出道地的義大利菜和墨西哥菜;也有名廚在家中燒出的家常菜。
每段節目都不長,多為半小時左右,從節省時間和食材的家常菜肴,到安排家庭盛邀的整套菜單,主持人都會用深入淺出的口吻,娓娓道來,一邊就燒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不管是小朋友的生日會,或三五好友聚會,甚至是大型的家庭宴會,會有各種不同的設計和搭配,包准能讓賓主盡歡,老少都樂開懷。
第二種是專門做戶外燒烤Bar-B-Q:美國人一般都喜歡在院子或大的露台上燒烤食物,這可是美國人餐飲的主流。食材從牛排,豬排,魚蝦,到各種蔬菜,甚至甜點,都能在烤架上一氣呵成,真是讓人歎為觀止。餐桌甚至就擺在院子裡,主人可以一邊燒烤,一邊和客人聊天,最後和朋友一同分享燒烤出來,新鮮熱辣的美食佳肴。
最後是每天晚上的「神廚比賽」(Iron Chef Competition)節目:比賽又分團隊和個人比賽兩種方式。團隊是以五道菜的盛筵為主題,團員從前菜,湯,兩道主菜和甜點,每人負責一道菜,最後端出來擺在一起,呈現給裁判評審;個人比賽則以單道菜為主題,可能是牛肉,羊肉,鴨子,海鮮,現場會規定食材,然後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這道菜,看看最後是誰被選為神廚。
美國人的民族性是熱愛競賽,樣樣都要搶第一,想當年美國加州的葡萄酒還只能做調味的料理酒,曾幾何時,它已經有後來居上之勢,在世界名酒榜上占了一席之地;我們深信在不久的未來,美國的美食,在「美食頻道」的催化之下,極可能融會世界各家美食之長,從而列入世界級的「美食殿堂」!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酒莊舉行婚禮,加州e世代時尚。
He Said, 楊本禮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葉,美國加州葡萄酒盛行,因為酒莊都有專屬的行銷部門,透過他們的行銷策略,加州的品酒之旅大行其道,隨後也風行全國。
首創品酒之旅的,是美國加州的泰亭格酒莊(Taittinger),隨後柏陵格酒莊
(Beringer Vineyards)跟進。到了九十年代末葉,連遠在喬治亞州的松林酒莊(Pine Tree)也都推出了週末的品酒之旅叫座節目。
不過到了廿一世紀,美國年輕的e世代們,卻把品酒之旅無限上綱,發展到為他們自己創造幸福開端的「酒莊婚禮」。因為這是一門新興事業,酒莊也樂意「配合」,在酒莊舉辦婚禮,從此蔚然成風。每到週末,加州NAPA酒區內的各大小酒莊門庭若市,參加婚禮的賓客們絡繹於途,好不熱鬧。
今年八月,我們參加了外甥志豪,在加州酒莊舉行的婚禮,也讓我體驗到e世代的想法,他們可是和我們老一代的作法全然不同。讓我高興的是,兩代之間,儘管婚禮的地點和儀式或有不同,但是追求人生幸福美滿的憧憬,倒是有志一同。
酒莊婚禮雖屬e世代的「創舉」,但婚禮儀式的進行,還是以禮為尊,並沒有逾越傳統的規範。我對酒莊婚禮最感滿意的是,可以品嚐酒莊內「經典藏酒」(Classic Reserved)的好酒。從葡萄酒杯內,喝到圓潤芬芳的美酒,對我這位愛酒客來說,真是一種享受。
那晚酒莊婚禮,最讓人難忘的一刻是,我從酒杯在燈下折射的光影裡,看到一對滿臉笑容,對前途充滿信心的幸福情侶,走過禮區,來到為新人單獨設置,用繁花妝點「心」字圖樣的「愛之桌」(Love Table)前,讓我深深體驗到e世代們對幸福人生的詮釋,帶給人們充滿創意和溫馨的感受。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葉,美國加州葡萄酒盛行,因為酒莊都有專屬的行銷部門,透過他們的行銷策略,加州的品酒之旅大行其道,隨後也風行全國。
首創品酒之旅的,是美國加州的泰亭格酒莊(Taittinger),隨後柏陵格酒莊
(Beringer Vineyards)跟進。到了九十年代末葉,連遠在喬治亞州的松林酒莊(Pine Tree)也都推出了週末的品酒之旅叫座節目。
不過到了廿一世紀,美國年輕的e世代們,卻把品酒之旅無限上綱,發展到為他們自己創造幸福開端的「酒莊婚禮」。因為這是一門新興事業,酒莊也樂意「配合」,在酒莊舉辦婚禮,從此蔚然成風。每到週末,加州NAPA酒區內的各大小酒莊門庭若市,參加婚禮的賓客們絡繹於途,好不熱鬧。
今年八月,我們參加了外甥志豪,在加州酒莊舉行的婚禮,也讓我體驗到e世代的想法,他們可是和我們老一代的作法全然不同。讓我高興的是,兩代之間,儘管婚禮的地點和儀式或有不同,但是追求人生幸福美滿的憧憬,倒是有志一同。
酒莊婚禮雖屬e世代的「創舉」,但婚禮儀式的進行,還是以禮為尊,並沒有逾越傳統的規範。我對酒莊婚禮最感滿意的是,可以品嚐酒莊內「經典藏酒」(Classic Reserved)的好酒。從葡萄酒杯內,喝到圓潤芬芳的美酒,對我這位愛酒客來說,真是一種享受。
那晚酒莊婚禮,最讓人難忘的一刻是,我從酒杯在燈下折射的光影裡,看到一對滿臉笑容,對前途充滿信心的幸福情侶,走過禮區,來到為新人單獨設置,用繁花妝點「心」字圖樣的「愛之桌」(Love Table)前,讓我深深體驗到e世代們對幸福人生的詮釋,帶給人們充滿創意和溫馨的感受。
訂閱:
文章 (Atom)